江蘇是中國
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強縣,無論風吹雨打,江蘇一直占有好幾席。但是,一條長江,在地理上把蘇南蘇北分隔,在經濟上也有落差。然而,地處蘇北的漣水縣卻不認命,不服輸,以發展為使命,力求達致“蘇北爭上游,淮安爭一流,全省爭進位”的目標。而其殺手锏就是拓寬創富之路,努力打造“縣有工業區、鄉有集中區、村有創業點”的創業平臺,構建創業載體。
或許有人說,這一招,不是在走蘇南老路嗎?曾在江蘇多個縣區任職的漣水縣委書記李衛平卻有不同的解讀。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一思路不同于蘇南地區曾經走過的“村村冒煙、戶戶點火”的做法,一是嚴禁“冒煙”、“點火”,絕不搞污染項目;二是側重在鄉鎮工業集中區和村級創業點搞大企業的配套產品、利用本地資源的行業和面廣量大的手工業,有些村級創業點就布在老百姓家里,不需要單獨占地;三是工業集中區和村級創業點的產品大部分是不適宜進開發區的門類,做到合理分工。
漣水并不強求所有鄉鎮都要去搞一個像模像樣的集中區,而是對有條件的鄉鎮,要求高起點規劃和高標準建設集中區;對不具備條件的鄉鎮,則要求其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去建集中區,不脫離實際財力舉債建華而不實的空架子。
坐落在淮安市東北隅的漣水經濟開發區十年磨一劍,迄去年止,園區投產企業累計完成GDP十九億元人民幣,實現銷售收入七十一億多元,實現入庫稅金一點五三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一成二、三成和六成一。
鄉工業集中區則凸顯高起點、大手筆特點,如黃營鄉把鄉工業集中區定位為“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東部配套區”,計劃經過三至五年努力,工業集中區銷售收入十億元以上。而對一些經濟基礎薄弱、區位優勢不明顯的鄉鎮,則鼓勵其借助民力、依靠外力在村級創業點建設上做文章。
“村有創業點”囊括工業、
農業、商業等多種形式,更是“漣水模式”中最有創意的舉措。在三年時間里,漣水縣啟動總投資五億余元,在近三十萬平方米的
土地上,相繼建成了桃柳、張碼、振豐、淮浦四個中心村。目前,桃柳家園、張碼中心村、振豐中心村、軍民中心村已經全面竣工,全面交付使用,極大地解決了百姓住房、企業員工用房、創造就業機會等民生問題。漣水青年劉廣社外出務工,學得一手幾乎失傳的云錦絕活,回鄉創辦華夏云錦制造有限公司,帶動四百余人進廠就業,產品供不應求,新加坡等地客商專門前來訂貨。龍興村在創業點辦起包裝彩印公司,為當地酒業巨頭今世緣加工酒盒,
離土不離鄉,實現了“鄉鎮得稅金、村里得租金、
得薪金”的多贏格局。
正是著力打造縣
鄉村三級創業平臺,大大增強了縣域經濟實力,讓百姓也嘗到了甜頭。截至今年七月份,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五十三點二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三十一點七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二和百分之四十四點七;完成財政總收入九點一億元,城鄉人均收入也有大幅提高。
眼下,漣水人正不斷積累基層致富經驗,推進鄉鎮工業集中區和村級創業點建設,著力構建未來四十萬人口的中等城市。他們相信,在迎來共和國六十誕辰的今天,蘇南蘇北的地理位置,不再是貧富不可逾越的分界線,通過不斷開拓、創業,“蘇北爭先,江北爭強”目標一定可以實現。
農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