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認真填表
為加強鄉鎮干部管理,吉安實行了嚴格的干部考勤制度,一些地方甚至用上了指紋考勤系統。圖為一名鄉干部正在進行指紋考勤。 |
“敖城”,江西省吉安市的一個鎮,名字中雖有個“城”字,但在敖城鎮街道生活了50多年的潘子良眼中,過去的敖城怎么看也不像“城”,“一條沙石路、幾家散亂鋪”,這是當地老百姓對敖城的評價,也是刻在老潘腦海中最深的印記。不過,去年以來敖城的變化讓老潘有點應接不暇:路寬了,燈亮了,街道整潔了,商貿城、農貿市場建起來了,老年人休閑也有地方了。“敖城越來越像個城了!”老潘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敖城的變化是吉安開展鄉鎮規范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鄉鎮發展欠賬太多
規范建設刻不容緩
“鄉鎮一級在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國家政權的基石,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的基點。”吉安市委書記周萌對鄉鎮的作用有著自己的理解。然而通過實地調研,周萌發現,鄉鎮建設舉步維艱。周萌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來到一個鎮政府所在地,只見辦公場所不僅破敗不堪,甚至連牌子都找不到。鄉鎮存在的問題還遠不止辦公場所不完善這么簡單:圩鎮環境臟亂差,許多圩鎮的建設欠賬較多,供水排污、垃圾處理、公廁、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運行機制不規范,一些鄉鎮機關的管理工作適應不了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服務平臺不便民,老百姓辦事要走很多冤枉路。
“鄉鎮黨委、政府上聯國家機關,下接鄉村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眾就是通過鄉鎮干部的形象來認識我們的黨,通過鄉鎮政權的執政能力來判斷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周萌說,“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鄉鎮的穩定,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鄉鎮的和諧,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和諧。”
“形象提升號召力,機制激發創造力,服務增強凝聚力,發展體現戰斗力。加強以鄉鎮為龍頭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我們要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解決好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吉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義硚介紹說,在部分縣區試點的基礎上,從2009年開始,一場以“轉變職能、規范管理、完善服務、推動發展”為目標的鄉鎮規范化建設活動在吉安市214個鄉鎮、2535個行政村正式展開,而主攻方向就是“四個規范”——“規范辦公場所、規范運行機制、規范便民服務、規范圩鎮建設”。
規范辦公場所,就是按照“干凈、整齊、明亮、見綠”的基本要求,突出抓好府院環境優化工作。
規范運行機制,就是通過完善工作規則,推行黨務政務公開,強化機關效能建設,激發鄉鎮干部活力,積極推進鄉鎮管理制度化,逐步建立統一、規范、有序的鄉鎮工作運行機制。
規范便民服務,就是著力完善“村民小組便民點、村級便民室、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三級便民網絡建設,建立起“一門式”服務網絡。
規范圩鎮建設,就是圍繞建設“文明、和諧、衛生、安全”圩鎮的目標,加強圩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力促圩鎮經營有序,街道整潔,環境優美,推進城鎮化建設。
群眾動嘴干部跑腿 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以前到鄉里辦件事,總要來回跑幾趟。現在可方便了,只跑一次路、只進一道門、只找一個人事情就辦好了,這多虧了有便民服務中心!”峽江縣戈坪鄉舍龍村村民陳志宏道出了對“一站式”服務的真實感受。
在青原區值夏鎮便民服務中心,記者看到,涉及群眾利益的信訪、土地、計生、民政、農技、勞動保障、黨員服務等工作都集中在一個大廳,形成“一站式”服務網絡。“有事請找我,我為你服務”,來這里辦事的村民都可以取到一張印著這句話的便民服務卡,卡片上不僅正面印上了服務中心的電話,而且在背面印上了各職能部門聯系人的手機號碼。青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高登云告訴記者,2009年全區鄉村兩級便民中心(點)共受理和代辦事項近萬件,辦結率達98%,群眾滿意率100%。
遂川縣是個山區貧困縣,最遠的村莊距鄉鎮政府駐地有50多公里,到鄉鎮辦事往返要幾個小時。“過去,很多農民不了解機關辦事程序,甚至根本找不到門,加之手續繁多,辦事程序復雜,經常花了錢、跑了路還辦不成事。”遂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繼春對記者說,隨著便民服務中心的設立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的推廣,這些問題已經不復存在,“群眾動嘴、干部跑腿、辦事找代理”,已成為當地農村的新風尚。
據介紹,目前吉安市共設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214個,并統一安裝了便民服務電話“5184”,設立村級服務站(室)2175個、村民(黨員)代辦點1.03萬個,總體上保證了群眾瑣事不出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
今天,便民服務中心作用正在進一步拓展。一些鄉鎮從單一的咨詢辦證服務轉向農業農村綜合服務,在便民服務中心,村民可以獲得農業科技服務、農產品供銷信息服務和勞務信息服務等有效信息。“便民服務中心不僅提供各項服務,而且是農村各類矛盾糾紛、信訪、求助的受理中心、調處中心和維穩中心。”新干縣委書記劉賢清說。
夯實基層政權基礎 不斷優化發展平臺
在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鄉鎮政府的形象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吉安縣梅塘鄉政府,記者看到,修葺一新的政府大院干凈整潔,辦公樓上莊嚴的國徽和鮮艷的國旗格外醒目。梅塘鄉黨委書記劉盛春說:“看到國旗和國徽,不僅政府工作人員有種神圣感和使命感,老百姓到這里辦事時心里也更加踏實。”在梅塘熱鬧的粟糖街,劉盛春指著一塊梅塘鄉建設規劃圖對記者說,“老百姓對鄉鎮未來的發展越來越關心,把規劃圖放在大街上,就是要讓百姓知道鄉鎮的發展,參與鄉鎮的建設。”
據了解,僅2009年以來,吉安共投入鄉鎮規范化建設資金4.89億元,建設、改造、維修鄉鎮辦公場所105個,覆蓋面達到49.1%;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新建246個,改造、維修136個,有活動場所村的比例達83%。“2010年,全市所有鄉鎮將實現基層組織有陣地、黨員活動有場所、文化活動有去處、隊伍建設有形象的目標。”劉義硚說,“通過規范化建設的實施,各地鄉鎮機關樓院和村部場所面貌煥然一新,基本做到了整潔有序、美觀大方。各鄉鎮圩鎮框架明顯拉大,鄉村路況、垃圾處理等設施不斷完善,一批臟亂差的圩鎮和村莊得到有效整治,圩鎮市容市貌和農村環境衛生明顯改觀。”
在推進鄉鎮規范化建設過程中,吉安要求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推進鎮村建設,確保圩鎮建設特色鮮明、新農村建設干凈整潔。吉安縣委書記楊丹告訴記者,吉安縣在推進圩鎮建設中,努力做到“八個一”,即有一個圩鎮規劃、一個美化綠化亮化的街道、一個完善的自來水廠、一個繁榮的農貿市場、一個成片的商住房開發、一個垃圾填埋場、一個文體活動休閑場所和一支固定的圩鎮管理隊伍。
優美的環境不僅贏得了百姓的贊譽,也留住了許多鄉鎮干部扎根基層的心。青原區富灘鎮地處城郊,干部“走讀”曾是這里常見的風景。“過去這里一到晚上,幾乎找不到鄉干部,現在一找一個準。”富灘社區主任劉三龍介紹說,今年大年初七晚8點左右,有群眾報告,有兩個村準備打架斗毆。鎮干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群體性事件。“如果當晚鎮機關干部沒有及時趕到,后果將不堪設想!”劉三龍說。
“鄉鎮規范化建設最大的變化在于現在說話有人聽、服務更對路、做事有人跟,黨委和政府的凝聚力比以前大大提高。”劉盛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