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是2010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如何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鄧文奎。
鄧文奎說,推進城鎮化是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大戰略。城鎮化不僅是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及其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演變過程。城鎮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標志,應當把推進城鎮化作為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著力點。
鄧文奎認為,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內需空間,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5%左右,城鎮將新增3億多人口。由城鎮化而產生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將為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鄧文奎說,城鎮化可以有效、穩定地擴大消費需求,可以有效、穩定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為有效投資開辟更大的空間。我國大中城市中心區發展很快,但城市郊區、城鄉接合地區,特別是中小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還很落后。加強這些地區的建設,特別是把中小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得交通便利、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宜人,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只有把中小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好了,才能減輕大城市人口壓力,才能推動產業向這些地方轉移和聚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人口轉移提供依托。所以推進城鎮化,特別是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應當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擴大有效投資需求的重要方向之一。
鄧文奎強調,推進城鎮化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他說,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地區,在形成外向型經濟格局的同時,形成了人口經濟集聚的城市群。但也要看到,在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有所擴大,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相對滯后。所以推動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加快發展,是解決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有效方式;推進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就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的公共資源和產業中心過于集中在大城市,特別是國有大企業、大公司、大學和科研機構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特大城市。實際上,大企業、大公司總部、產業中心和大學、科研機構的空間分布,即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也可以利用若干手段進行調控。推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對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的投入和支持。國家規劃和公共投資的重點項目,包括一些高新科技項目,在布局上應當優先考慮中西部地區,并在中西部一些基礎較好的區域規劃、培育和發展城市群,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市場需求由東向西梯次拓展。
鄧文奎介紹說,從國際上看,發展城市群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經驗。通過現代交通網絡,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聯結起來,促進不同規模的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協調發展,既可以避免人口和產業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城市中心區,又可以提高資源利用和經濟社會運行的效能。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現在,各地的做法通常是把大城市周邊的縣和小城鎮變成大城市直接管理的城區,這樣一來,這些地區就基本失去了規劃發展的自主權,結果是資源先向城市中心集中,再不斷從中心向周邊蔓延。發展城市群,大中小城市要平等發展,互相協作,依據各自優勢形成特色和競爭優勢,切忌貪大求全。
鄧文奎進而談到,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必須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這個大背景下統籌考慮。解決“三農”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農民和農村人口數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逐步轉移到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擁有的資源就會相應增加,這樣才能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資源集約利用創造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業產品商品化率,增加農民收入。城鎮人口增多、農村人口減少,也可以使國家更有條件提高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能力,有利于改善農村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我們要認識到,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是相輔相成的發展過程。
鄧文奎最后說,推進城鎮化對我國來說既是一項迫切任務,也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從國情出發,認真總結借鑒中外城鎮化發展的歷史經驗,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