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03 12:55: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董璐
近日,一則關于廈門市一名女官員因土地拆遷與當地村民發生沖突并被扒光上衣的事件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近年來部分地區在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野蠻拆遷和低價拆遷等行為,使農民利益受到損害,將原本是城鎮化主體的廣大農民排斥在城鎮化發展成果之外,出現了“土地城鎮化、數字城鎮化”等發展偏差。
記者近日在內蒙古某市采訪時發現,該市城鄉統籌的試點旗縣,多數留居牧民的生活已達到較為富裕水平,并住上了設施齊備的鄉村平層別墅。作為西部城鎮的典型代表,該地與大部分省份城鎮化的現狀有著極大不同,由于地廣人稀、風沙較大,農牧民原本生活環境極度惡劣,部分村莊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
隨著該地城鎮化建設的開展,這一地區因地制宜且充分遵循農牧民的意愿,不搞政府出資式的“包辦代替”,引導農民自主、自愿完成生活方式的轉變,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如今,當地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已得到明顯提高。農牧民不僅在收入上實現了大幅度增長,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過上了和大多數城市人一樣的生活。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原本“重物輕人”模式也暴露出極大弊端。而農民作為城鎮化的主體,其參與性與積極性才是城鎮化得以長期持久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將城鎮化等同于城市建設,是“簡單粗暴”的城鎮化,簡單的舊城改造、新城擴建乃至圈地和造城運動并不能實現真正的城鎮化,盲目推進只會事與愿違。只有“以人為本”,走“人本型”城鎮化道路,賦予農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充分保障農民的各項權益,充分尊重農民的創造,這樣的城鎮化才能持久,才是真正的城鎮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