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國家救援隊隊員、中國地震局現場評估專家賈群林在參與多日地震救援后表示,從這幾天救援情況看,災區(qū)農村房屋損毀率高達90%左右。他發(fā)現,一些民眾在山坡地回填的地方蓋房,許多人愿花5000元去貼外墻瓷磚,卻不愿花5000元給承重墻埋幾根鋼筋。
此前媒體也報道,蘆山居民任攀霞,4年前蓋了棟樓房,建房和裝修總共花了30萬,當初為省幾千元,建房時省掉兩根主梁,結果房子在地震中幾近坍塌。寶興居民李華美,自家四層樓房墻體開裂,完全不能住,李華美感嘆:“房子裝修花了17萬元,早知道地震震成這樣,還不如在地基上多花1萬塊。”
和汶川地震一樣,這次蘆山地震暴露出農村房屋質量的脆弱,令人驚心。對于農村房屋抗震性差,此前有觀點認為,這個問題是因為農民沒有足夠的錢造質量好的房子,但現在看來,事實并非都如此,農民蓋房問題上的誤區(qū)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應當說,隨著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建房的經濟實力近些年大有提高,加之農村往往把建房當成一生的大事,為把房子蓋好,大舉借債也在所不惜,因此,由于缺錢而不愿在房屋質量上投資,此一現象越來越少。
許多農民不是不愿蓋更抗震的房子,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怎么蓋。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對于建房多是外行,而農村的建房施工隊水平參差不一,其中大多工匠是未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土”師傅,基本憑經驗蓋房子,多數農房屬于無設計、無圖紙、無施工監(jiān)督的“三無建筑”。如此一來,農民耗費畢生積蓄建起的房子,卻可能是自己最脆弱的資產。
農村房屋質量“不堪一震”,這一悲劇不應該再繼續(xù)下去。房子是農民一生的資產,關系一家老小的生存,在農村,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國家有必要對農房質量安全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
例如,農房質量安全,關鍵在工匠,是否考慮采取由國家買單,對于建房工匠進行專業(yè)培訓。與此同時,還可以將這些工匠聯合起來,建立行業(yè)協會,展開農村建筑質量的行業(yè)監(jiān)督。
例如,可編制、大量印發(fā)農村房屋設計的各種模板圖,供農民選擇參考。還可通過電視公益廣告、免費小冊子等方式,將一些地震中暴露出的農房質量反面案例,在農村擴散傳播,讓農民學會把錢花在刀刃上。
例如,2009年,中央安排40億元資金開展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這樣的舉措當盡快推廣,對于農村存量房屋,應展開全國性普查,對抗震性較差的農房,由國家和農民共同出資,進行改造加固或翻建。
農村房屋質量“不堪一震”,是從汶川到蘆山,加劇人員傷亡的一大根源,說其是中國抗震減災的最大短板,毫不為過。因此,建議政府公共服務將保障農房質量作為重中之重,徹底終結農村建房的混亂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