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4月19日舉行的第四期中國保險熱點對話的業內人士認為,國家的城鎮化發展戰略將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帶來非常大的發展機遇,但如何在確保防范風險的同時把握住機遇,將是對保險資金運用的一個巨大挑戰。
十八大提出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的戰略目標。新一屆中央政府將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作為未來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此前,有專家就認為,城鎮化將對整個保險業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比如,在農村居民市民化的過程中,風險意識將顯著提升。同時,還將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直接或者間接帶動實體經濟的全面增長。
非常適合投資實體經濟
據有關機構初步估計,城鎮化建設需要在今后若干年內投入大約40萬億元的巨量資金,而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不可能完全通過銀行體系解決,需要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在原有間接融資的渠道外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渠道,發展債券市場,挖掘信托、資本市場等社會資金的渠道潛力。
太平資產總經理楊新民認為,城鎮化建設需要金融體系支持,也為金融體系創新提供了舞臺。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等優勢,具備為城鎮化提供長期穩定資金的條件,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
“擁有超過7萬億元投資規模的保險資金在支持城鎮化建設方面,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而且無論是從保險資金的特性來看,還是從國際成熟市場的實踐經驗來看,保險資金都非常適合于投資實體經濟,城鎮化發展戰略將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帶來非常大的發展機遇。”他說。
人保資產副總裁王小青則認為,城鎮化過程將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帶來的變革和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城鎮化周期長、跨越多個經濟周期的情況下,給保險資金的長期運用提供了機會。比如,城鎮化涉及能源、交通等多個行業,也涉及許多新興領域,多數是政策支持和鼓勵的行業,而且很多項目投資金額大、周期長,保險資金將來可以在這些行業中尋找機會,支持城鎮化發展。
助力保險產品吸引力
王小青表示,城鎮化將帶來制度變革,促成人口的大量遷移,從而形成人口集聚效應。進入城鎮的農村人口會有保險保障方面的巨大需求,這為商業保險提供相應的業務機會。從這一點來看,城鎮化將給保險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人壽(601628,股吧)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宋子洲認為,城鎮化不是簡單地讓農民搬進城市、住進樓房,從我國“三農”的角度來看,城鎮化目標之一就是要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而農民收入結構和生活水平改善了,其風險意識和資產配置的需求也必然會發生變化,這是最大的內需擴大。
他舉例說,去年匯豐銀行發布的《2012中國家庭理財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庭持有最多的五類金融產品是存款(包括本外幣) (87%)、股票(66%)、基金(60%)、保險(58%)和銀行理財產品(40%)。這說明商業保險在擴大中國老百姓的需求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進一步挖掘保險業的潛力,開拓保險市場,讓更多的中國百姓選擇保險產品,是保險業在城鎮化過程中最大的機遇。
簡單地說,在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多保險產品、滿足多層次保險需求的同時,保險資金可運用的規模也會擴大。從保險投資的角度來看,這是資產管理機構面臨的機遇。在投資新政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了更多渠道的情況下,投資工具增多了,資產組合的品種類型增多了。保險資金運用應該在把握機遇的同時更好地控制住風險,提升財富管理能力,在利用好渠道和品種的同時,努力給投保人一個穩定的投資回報。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保險產品的吸引力,滿足老百姓對于風險保障的需求。
防范風險是一個巨大挑戰
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經濟研究及咨詢部副總裁刑鸝認為,在城鎮化的過程中,保險公司的資金量肯定會大規模增加,但如何去做,是對保險公司的挑戰。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增加,保險資金在債權投資方面的比重會不會增加,或者是面對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投資機會,要不要進入,也需要保險公司認真加以考慮。
楊新民認為,從目前的環境來看,保險資金參與城鎮化建設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如何保障投資的收益性和安全性上。因此,保險資金在參與城鎮化建設的過程需要通過產品創新,對交易結構作出合理的安排,落實項目的本息還款來源,保障投資的安全,同時還能獲得符合保險資金投資的合理回報。
也有出席對話的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城鎮化建設涉及大量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很多項目帶有公益性和半公益性質,大量投資實質上由地方政府主導,且一般會通過平臺開展項目,還款來源大多依靠地方政府財政性資金。因此,如何識別平臺風險,甄別平臺開展合作,對保險資金運用來說,是一個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任建暢表示,高風險的投資短時間內看不出來,能夠看到的僅僅是表面上的欣欣向榮。但如果不能真正看到里面潛在的風險,就不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大氣球,吹大了以后才爆,其對行業的影響將會非常負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保險公司還是監管部門,對風險的判斷和防范,應該再多想一點,再多加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