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業化推動城鎮化進程
作為二戰后首個實現工業化的亞洲國家,日本城鎮化建設的經驗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日本的城鎮化進程,主要是依靠工業化的強有力推動。沒有大量日本工業企業的發展,就不會有眾多農民進城成為城鎮居民,國家也沒有錢進行城市建設。當然,政府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針對大城市發展過于集中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出現“過疏化”的現象,日本政府在工業化成功后投入大筆資金在全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發展。
從1962年開始日本先后制定和實施的五次全國綜合開發計劃,形成了包括城市規劃等在內的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較好地解決了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并大大促進了全國城鎮化的進展。
如今,日本9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大城市或中小城鎮,純粹生活在農村、漁村、山村的人口非常少。高度的城鎮化使大多數日本國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也有力拉動了內需,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
韓國:“衛星城市”緩解都市壓力
上世紀60年代起,韓國走上快速工業化道路,農民大量遷入就業崗位充足的城市,首爾、仁川等城市人口迅猛膨脹。鑒于首爾無法應對外來人口大量涌入,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借鑒歐美經驗,提出了“建設衛星城市”方針,興建了城南、龍仁等10座衛星城,通過軌道交通與首爾市內的交通線對接,形成了包括首爾、仁川和京畿道在內的首都圈。這一發展模式大大緩解了首爾的人口壓力。
雖然農業在韓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農村卻沒有消失。1970年,韓國發起了“新農村運動”,用政府支援、農民自主開發的模式,發動農民建設家鄉。得到援助物資的村民紛紛組織起來,發揮合力完善村里的公共設施。
持續快速的城鎮化和工業化,迫使韓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土地供給。對于土地補償,韓國遵循“誰開發誰補償”、現金支付、一次性到位和公平分配的原則,確保對征用農村土地的合理補償。
據韓國國土海洋部統計,2011年韓國城鎮化率91.1%,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
墨西哥:人口盲目流動帶來貧困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城市化曾給墨西哥城帶來經濟騰飛,而過度城市化卻帶來了貧困、擁擠和污染。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墨西哥工業化水平提升,城市得到迅速發展。農村由于實現機械化,出現大量富余勞動力。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農村的惡劣生存境況,使大量人口盲目地進入城市尋求發展機遇。然而,由于進城打工的農民大多年齡偏大、缺乏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很難適應城市工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外來務工者,包括婦女和兒童,就聚居在一起,城市中心出現了連片的貧民窟。
統計數據顯示,墨西哥1.3億人口中,有5000萬沒有足夠的收入滿足住房、交通、教育等需求。其中,近2000萬人吃不飽飯。
為避免貧困人口盲目進入城市,近年來墨西哥政府致力于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生活水平。隨著大眾醫療保險計劃、降低失學率、提供獎學金等一系列措施的采用,墨西哥城的外來移民數量已經出現下降。墨西哥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1999年至2009年,農村人口向墨西哥城移民的數量已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