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要避免盲目跟風執著打工
近日,在手機人民網推出的“今年兩會我最關注的問題”調查中一改往年的“反腐”問題博頭籌現象,“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問題登上首位。對此,畢紅珍表示,作為一位來自基層的農民少數民族代表,很感謝今年的1號文件中對“三農”問題的關注,農民收入高低應從不同方面來看待。對于有一定特色和產業及臨近水源的農村中,農民收入情況相對較好,而在西北邊遠的貧困地區以及在基礎設施受局限的地區,農民的收入來源只靠種地和養殖,想要發展其他產業沒有條件。
針對如何解決城鄉收入差距過高的問題?畢紅珍有自己的見解,她說:“農民不能單純的依靠社會和政府的支持,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避免盲目跟風,打工稍微賺些錢之后就應繼續回到自己的出發點,也就是回到農村,與大家團結在一起,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發展家鄉的特色產業和副業,吸引外資加入,多管齊下把農村基礎結構搭建好會發展的更好。收入差距自然而然就會降低。目前國家惠農政策也很多,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退耕還林,這是個很大的改變,要充分利用。”
針對目前我們國家在某些地區已開展的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問題,畢紅珍認為這個政策很好,打破了農村以往“養兒防老”的舊觀念,給農民的生活增添了信心和保障,當地百姓非常期盼。畢代表說:“農民自己老了之后有了保障,也就不靠兒女們,也不給兒女們增加負擔,他們就是在外面打工,父母親在家里種地養牛,再加上養老保險,所以生活一點都不會成問題。”
鏈接:
家鄉建設遠重于“農民工”稱呼
有不少網友表示,雖然身為農民工,但特別不喜歡“農民工”這個稱呼。有網友說,我是“80后”新生代農民,到城市里打工賺錢,干的都是工人的活,應該被叫做“新工人”,而不是一如既往的叫“農民工”。一個“農民工”會遭來不少歧視與貶低。對此,當過小學代課老師,辦過超市和移動營業廳的畢紅珍表示,“80后”的年輕人要調整自己的擇業觀,在外打拼的同時更要思考如何發展自己家鄉的特色產業。只要能為自己家鄉做貢獻,稱呼是個無所謂的問題。
據悉,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新生代農民工”提法納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根據最新的研究,中國農民工大約有2.3億至2.4億人,“80后”農民工群體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萬人。如何使新生代農民工突出的發揮出建設農村的作用?畢紅珍說,農民工為生活所迫,必須得到外面打工,而對“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他們忽視了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到農村,發展農村的新面貌。他們僅僅考慮自己出去打工賺錢,卻不曾想到,自己只顧著打工,他們的子女學成之后還是打工。因此,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所學的特長帶回農村,那么,下一代就可以直接在家門口發展自己的產業。
提高農民素質從“80后90后”重點抓起
當談及如何從根本改變農村面貌時,畢紅珍表示,要改變面貌首先要改變農村的經濟發展,歸根結蒂更是要提高農民的基本素質。她強調說:“我們這些‘80’后農民,較父輩們相比,知識更高,眼界更廣寬,學習能力也更強。所以提高素質就要從‘80后’、‘90后’從農村的基礎教育做起,只有把下一代的教育做好,才能給提高農民素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80后”、“90后”,如何運用自己的知識,帶動整個農村各項發展?畢紅珍代表表示,要對農村老百姓們進行知識培訓,盡可能的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視等方式讓他們了解外界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同時,通過政府的支持,讓他們學科學、用科學,以新型農民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
對于手機網友“紅色五星”提出農村村干部素質較低,村干部腐敗的問題,畢代表解釋道:“目前的確存在這個問題,但有些腐敗問題也是被大家所誤解,因為村干部班子中知識有限,能把村民們帶領起來已經不太容易了,把村中所有賬目都劃分清楚更有些困難,所以造成了村民認為其腐敗的誤解。但從去年至今,有不少大學生來當村官,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并帶領著新型農民,用科學、用技術來發展農村,農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新農民出路把握在自己手里
畢紅珍說,自己不僅是一個農民,也一個80后。在農民出路的問題上,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農民的第一選擇就是種地,但在現代社會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種法,不管種子、不管技術地任其發展是不行的。現在的種地更需要科學,比如根據土地的適應性選種子,在種地上應用科學知識等等,這樣種植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此外,利用自己家鄉有利條件或地理優勢發展家鄉特色產業也是增加農村經濟收入的有效方法之一。現在有很多地方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但是沒有把它們做大做強,沒有形成產業鏈,把品牌打出去。還有的地方地理條件有優勢,可以發展旅游業,但是沒有發展起來,這些如果都能發展起來,能為解決農民出路、增加農村收入作出不小貢獻。
對于網友關注的南方“用工荒”和北方“就業難”現象,畢紅珍談到了80后農民的認識和眼界問題。她說,在農村80后不愿意種地,覺得自己上過大學、受過高等教育,回家種地面子上抹不開,心里想的就是出去打工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她認為,“用工荒”和“就業難”等問題的產生也在于80后農民有些不現實,眼界高,他們只有給自己找到合適的位置才能有合適的工作。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畢紅珍深知自己的責任,也希望能帶給農民們更多的信息和幫助。當過小學代課老師、辦過超市和移動、聯通營業廳的畢紅珍,不僅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在店里安裝了寬帶以后免費提供給農民用,幫助更多村民更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作為一名典型的80后,她的創業經歷可以給80后農民提供很好的就業啟發。當地的交通不方便,她就騎著小摩托車走街串巷給村里的老百姓傳遞信息,宣傳政策。畢紅珍開辦的移動和聯通營業廳也是為了讓農民們更好地通過手機報、農信通等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種地、養殖方面的科學知識。趕大集的時候,村里不認字的老大爺老太太們也來店里聽畢紅珍通過網絡給他們講解政策、科技知識等等。畢紅珍說,她就是想盡一個年輕人懂點知識的能力,為自己的家鄉,為這個小鎮,在能力范圍內做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