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從魚米之鄉輾轉到首都北京
時間:2013-03-28 12:16:47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譚琳達 

    我出生在湖北省天門市岳口鎮的漢江邊上,那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我的父親是不辭勞苦的個體司機,母親是勤勞的家庭主婦。在這種傳統樸實的家庭中成長,我的人生顯得平平坦坦,按照預先設計的軌道,我從小學念到中學、再到大學,生活波瀾不驚。直到2002年有了北京之行,我的人生才變得與眾不同。

在京實習讓我喜歡上這個城市

    2002年,我就讀于湖北大學新聞系。按照學校的安排,大四那年我們有半年的實習期,我們的實習單位基本是湖北省的幾大媒體,比如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這也是學校為我們畢業后找工作做鋪墊,因為在那個時候,按照通常慣例,在這些單位實習后的大學畢業生基本能留下來。
    可我卻有顆不安分的心,我在大學三年時間里先后在天門人民廣播電臺、武漢晚報實習過,還有一年就要大學畢業了,我想去外邊看看,特別想見識一下廣州的南方都市報、北京的媒體。恰巧班上在北京有關系并找好實習單位的同學到北京實習,我就決定隨行。
    我知道,如果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他們肯定會反對。因為我在北京沒有一個親人,一個女孩子出遠門做父母的肯定不放心。更何況,在我的父母看來,家里沒有任何背景和關系,我能在湖北的大媒體工作也就很不錯了,找工作不要有太高的奢望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可我當時去北京的愿望太強烈了,以至于我擅自作主,準備先斬后奏。于是,我瞞著父母從親戚家借了八百塊錢。我有了進京的盤纏,就到火車站排隊買票。那時正值暑運高峰期,好不容易買到一張從漢口到北京西的站票。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車出遠門,一個晚上我整整站了12個小時。盡管我身心疲憊,但能來到首都北京,我不免有些興奮。
    不過,欣喜很快被所要面對的困難所代替。最大的困難是沒有住處,我暫時住在通州喬莊一個同學租住的房間里,當時他們三個人合租了個兩居室。我沒有實習單位,就跟著我的同學進了光明日報。每天早上,我們坐車從通州到四惠,再換車去單位;晚上,我們再換車回到通州的臨時住處。
    一個星期后,我們在網上找了一間位置不錯的平房,正對著SOGO崇光百貨,但屋里特別簡陋,只有一張高低床和一張桌子,月租金五百,我和同學兩人平攤,壓力不算大。最值得欣慰的是,房子離實習單位才幾站地,省去了每天來回坐車再倒車的一路奔波。
    由于沒有事先聯系,報社沒有安排實習老師帶我,完全靠自己找線索采訪寫稿。兩個月,我費了很大周折采訪寫出來的稿件幾乎滿足不了要求,見報的文章很少,連學校安排的實習任務也完成不了。我開始后悔當初來京的選擇,怪自己太天真、太武斷,經常晚上睡在被窩里偷偷地躲著哭。
    由于我手頭帶的錢快用完了,也不像我同學有稿費來源,在魚米之鄉長大的我不得不開始吃面食。在我們家鄉到飯館點菜吃飯,米飯是免費的。但在北京卻不一樣,一小碗米飯就要一塊錢,一個素菜也得七八塊。不過,面食相對便宜,一個包子不到一塊錢。那時,我一個星期能吃上一頓米飯就算很奢侈了,真懷念家里做的飯菜。
    當我覺得呆不下去了并準備打道回府時,我人生的導師出現了。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光明日報科技部的葛宗漁編輯,也就是我的實習老師,她的出現好似我的救命稻草。在工作上,葛老師對我嚴格要求,耐心指導,告訴我如何策劃選題采訪、教我排版。有了葛老師的指導,我的稿件不斷見諸報端。在生活上,葛老師待我更像親人一樣。北京的冬天比武漢來得早,有一天早上到報社,她見我穿得單薄,二話沒說就下樓給我買了件衣服。她還到我租住的平房去看我。有一次,我生病了,由于怕家里擔心我沒敢告訴父母,葛老師知道后當即取出五千塊錢讓我去看病,這讓我永生難忘。在科技部實習的半年時間里,我領略到國家級媒體人嚴謹求實的作風。特別是那里的工作氛圍讓我一下子喜歡上了北京。
    在京的實習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超額完成實習任務回到了武漢的學校。由于我半年多時間一直在北京實習,錯過了湖北和武漢媒體的招聘。但我并不覺得遺憾,畢竟在北京實習期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大學畢業時間一天天臨近,按照學校的規定要是沒有接收單位,畢業生的戶口和檔案就打回原籍。形勢所迫,我隨便找了個單位,將戶口落在了武漢。
    我的人在武漢,心卻還在北京。特別是在光明日報科技部的那段時光,讓我念念不忘。但我知道,一個本科生要在北京的國家級大報立足是很難的,我默默地關注著北京其他都市類媒體的動向,等待著合適的機會。

我在北京有了第一份工作

    2004年1月初,我從網上看到華夏時報社的招聘通知,很快郵寄了簡歷,靜靜地等待通知。1月下旬,我就接到了筆試的通知,那時離春節沒幾天了,從武漢到北京的火車票已經售空。
    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長了翅膀飛到北京。最后,我好不容易才弄到一張春節后的火車票。我在心里已經計劃好了,這次去北京就破釜沉舟了,即使華夏時報不能如愿,我可以去找別的工作。畢竟我在武漢工作了一年多,手頭有了些積蓄。但我父母認為,這樣貿然去北京風險很大。特別是我的戶口、檔案關系都在武漢,他們擔心我以后退休了沒保障。
    “要是我現在不出去,以后再想去就沒那么容易了。”我沒有試圖說服父母,只是自己嘀咕著。屋子里分外沉默。我聽見父親在嘆氣:“要是我們做父母的有點本事,孩子就不用這樣吃苦了。”我的母親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淚,她不放心我一個人出去闖蕩。
    2004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十),我辭去武漢的工作,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到了北京,經同學幫忙,我在農業大學附近租了個單間,按天收費,一天30元。說是單間,其實是個隔斷,隔壁有什么動靜都能感覺到,空間小得只夠放一張床,但不管怎么說,至少讓我有了個落腳的地方。
    當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報社打電話時,對方說招聘已經結束。我很不甘心,告訴對方因為買不到北京的火車票錯過了筆試時間,并表明我已經辭了家鄉的工作,一心想到北京發展。
    對方很爽快地說:“你四點前過來吧。”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我馬上查了地址,報社在月壇北街,如果坐公交車再換乘地鐵,時間恐怕來不及,我二話沒說收拾好簡歷、出門打了輛出租車。
    四點前,我趕到了報社。面試我的張姓副總問了我兩個問題:“你從哪里過來的?現在住在哪里?”我說:“我從武漢辭了工作過來,已經在農大附近住下。”
    當得知我自己租的房子時,他說:“你明天來上班吧!”我當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有經過筆試,也沒有新聞方面的面試問題,我就能上班了。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一出報社就給家里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我被報社錄取了。
    事后,這位領導才說:“你從外地過來,并沒有問我報社的地址,自己直接找了過來,說明你具備一個記者的素質;自己辭了工作,到北京后就找房子住下,表明了你的決心和勇氣。”說實話,我一直從心里感激這位領導,沒有他的網開一面,我或許不會那么容易進入北京。
    2月的北京,風寒料峭,我租住的單間沒有暖氣,晚上睡覺時我把所有能穿的衣服都穿上再裹上被子也覺得冷得刺骨,根本沒法入睡。于是,我在離單位不遠的新文化街找了個地下室,一個單間每月五百元,暖氣很好,價格也能接受,而且有屬于自己的空間。那時的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我們的工資和自己的工作量掛鉤,我每月到手的工資有三千多塊錢。我咬咬牙用兩個月的工資買了個照相機,這樣出去采訪我就不用為聯系不到攝影記者而發愁了。
    在我工作半年后,報社遷到了東三環南路,我也跟著搬家。我從網上合租了呼家樓(現在的央視新址)的兩居室,一間八百元。雖然每月租金比以前多了三百,但居住條件卻大大升級了——從地下室搬到了樓房。
    這年春節,我因為沒有買到火車票,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聽到屋外的鞭炮聲,身處異鄉的孤獨感油然而生。在除夕夜,我給家里打了個電話,弟弟說:“你沒回來,媽媽又偷偷地流淚了。”到北京工作整整一年,我一直沒回過家,真想回家和我的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團聚。平時工作時我總盼著有假期,可春節那七天真是難熬。同事同學都回家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聽聽收音機、看看書。

進入地產領域成為我工作的轉折點

    2005年,是我在華夏時報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我工作的轉折年。我從華夏商務新聞部到了華夏地產周刊,成為了地產媒體人。
    在我為找新聞線索而發愁、每天漫無目的跑CBD時,我人生的又一位導師出現了。一天,華夏地產的蔡主編找到我,問我是否有興趣加盟地產周刊。我很愿意去嘗試,但我擔心自己地產方面的知識欠缺、怕勝任不了工作。蔡主編的一番話打消了我的顧慮:“我最看重的是人品。首先,做人很關鍵,其次才是知識,而知識可以通過實踐慢慢學習和積累。”這樣,我進入了陌生的地產領域。
    那時北京的房地產發展正如火如荼,我在華夏地產的收獲也很多,除了地產知識的積淀、選題的策劃、活動的組織,更為重要的是為人處事。“先做人,后做事。”“事情做好了,金錢自然來。”“笨鳥先飛”……這些諄諄教誨,讓我一生受用。
    在華夏地產的那段時間雖然短暫卻很有意義,經歷的事總會歷歷在目,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只會埋頭采訪寫稿的我居然簽了人生的第一   單。我們策劃了一期關于大型社區配套的專題報道,我和北京城開集團約好了采訪,不湊巧的是采訪那天下起了大雪。本來約好上午10點,由于我不熟悉路,加上雪天不好走,我在城開集團辦公所在地的那個大社區兜了一個大圈,最后一邊問路一邊走,11點才到目的地。
    站在采訪對象公司的大門口,我遲疑著沒有進去。我為自己的遲到而心里充滿愧疚,因為主編總對我們說:“采訪千萬不能遲到,這是對采訪對象的尊重。寧可我們等著,也不能讓對方等我們。”按照主編的做事風格,無論和誰預約,他至少要早到5分鐘。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給主編打了電話,問是否還要進去采訪。一向嚴厲的他在電話里沒有批評我,而是說因為特殊原因遲到沒關系,你冒著大雪去采訪會讓人永遠記住的。這些話是安慰也是激勵,我的心里一下子釋然了。果然,對方很愉快地接受了采訪,還安排我吃午飯,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后來城開集團還給了我們四萬五千元的廣告支持。
    接下來的幾年,我輾轉了幾個單位,但一直沒有離開地產行業,工作忙碌而充實。有朋友建議:你做房地產方面的報道應該認識不少開發商,還不如給自己買套房子。當時,東三環的商品房每平方米七八千。我那時沒有買房的意識,而且感覺租房子住很好,一來租金自己能承受,二來房子不合適了可以隨時換。只要單位換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租房,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我樂在其中。

安家北京,置業北京
    2008年4月,漂在北京的我終于登記結婚了。我們屬典型的“裸婚”一族,婚房是租住的40平方米的一居室。我老公是北京集體戶,能申請經濟適用房,于是在買房方面我們沒有太著急。
    在買房一事上,讓我思想發生轉變的是那年10月,我到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懷孕了,當時的一個想法就是:沒有孩子搬家住到哪里都可以;可一旦有了孩子,就應該給孩子一個穩定環境,不能拖家帶口地到處遷徙。
    于是,我們開始為經濟適用房而忙碌。依照住房保障辦的條件,我們不能申請經濟適用房,不過可以申請限價房。這讓人能接受,畢竟當時的限價房比商品房的價格低一半。我老公的材料準備齊全了,在我這里卻卡殼了,由于我的戶口在武漢,我必須拿著申報材料回武漢開無房證明,更讓人郁悶的是,我還得到戶口遷出地開具無房證明。我的戶口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從學校遷到武漢的,我當時所在的大學沒法開具這個證明。讀大學期間我怎么可能在學校有房子呢,這不是明擺著設條件嘛,我們買限價房的計劃就此擱淺。
    2009年6月,我提前一個月休產假。在家呆著無聊,我就開始從網上找房、找中介公司看房。那時正值金融危機,三環周邊二手房40平方米的一居室總價75萬。國家調控房價的政策頻頻出臺,我們對房子降價抱著很大希望,一直觀望著。
    7月初,離預產期還有半個月,我回到了老家。孩子出生了,沒有上戶口,主要是我老公單位的集體戶不能讓孩子落戶。我也不愿意讓孩子的戶口跟著我上到武漢。不是我對戶口太在乎,主要是在現實面前我不得不低頭。我們要在北京發展,如果孩子的戶口不在北京,以后上學、就醫等都很麻煩。
    2010年初,我的產假期快結束了,我帶著孩子回到了北京。當我再去看房時,僅半年時間,房價又漲了,三環周邊一百萬的房子已經沒有了。我們手頭積蓄不到30萬元,意味著首付也不夠,還得借款。我們在籌錢的時候,房價還在漲。但為了孩子的戶口,我們鐵定心了要買房,而且必須在短期內盡快買到房子。只有買了房子,我老公的戶口從集體戶遷出來,孩子就能跟著上戶了。
    那段時間,我們瘋狂地去看房,連地下室也去看過。最后,通過房產中介公司在四環外找了一套總價在一百萬元以內的二手房。由于第一次買房沒有經驗,加上買房心切,在簽買房合同時,我們吃了不少虧。我們開始給銀行還貸了,但房主推遲騰房,我們買的房子住不了;房子過戶了,但房主借口說孩子升學,戶口遲遲不遷走。
    2011年初,我們好不容易才搬進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進家門的那一刻我居然沒有一點欣喜。房主事先說好留下來的熱水器、衣柜、家具等都搬得一干二。由于當時只是口頭協議,并沒在合同中體現,我們只能吃啞巴虧。后來,原房主把戶口遷走了,也不和我們說一聲,可謂機關算盡。通過買房,我們也吃一塹,長一智。
    現在,除了當時買房找親戚朋友借的錢,我們每月給銀行還貸兩千多元,和租房子住的租金差不多,沒覺得買房后有太大的壓力。今 年九月,孩子如期上了北京市公辦幼兒園,而且,孩子上戶后醫保也順利辦下來了,解決了我的心病。
    因為我在北京買房了,而且孩子是北京戶口,我在武漢的同學對我不無羨慕。我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羨慕別人的生活。或許,他們知道了我的這些經歷,會有別樣的感慨。在我看來,這些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莫大的財富。
    一晃十年過去了,我也算得上是北京常住居民,可我的戶口沒在北京,我不得不面對人戶分離所帶來的諸多不便,比如,當初要給孩子辦準生證我特意回武漢找計生部門開具生育證明,每年我定期要去派出所登記暫住證,辦理社保要回老家取戶口本,就連辦信用卡也得提供戶口所在地的座機電話……盡管如此,我對未來的生活仍然充滿希望,為了心中的理想我還要繼續奮斗。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