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口城鎮化路徑:7000億產業集群聚人氣
訪營口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煥鑫
作為 “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遼寧省營口市近年來城鎮化發展迅速,5年間,營口新增城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56.6%提高到62.2%。
在城鎮化進程中,營口是如何實現如此快速的發展?實現“人的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所在,營口又將如何實現產業集聚支撐“人的城鎮化”?如何解決諸如土地、拆遷及農民安置等難點問題?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對營口市常務副市長劉煥鑫進行了專訪。
城鎮化率5年內提高到75%
經濟發展要靠城鎮化拉動,人民生活改善也要靠城鎮化拉動、城鄉建設最終是為城鎮化服務的載體。
《中國經營報》:營口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組成部分,是沈陽經濟區的組成部分,是兩大戰略的交匯點。營口在戰略部署上將城鎮化放在什么樣的位置上?未來幾年,營口的城鎮化率將提升到什么水平?
劉煥鑫:營口市大的定位就是“在遼寧沿海經濟帶率先崛起”。這個“率先崛起”體現在6個方面: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改革開發、城鄉建設、社會建設和人民生活。歸結起來,在城鎮化上“率先”是最終的歸宿。經濟發展要靠城鎮化拉動,人民生活改善也要靠城鎮化拉動、城鄉建設最終是為城鎮化服務的載體,6個率先的歸宿就是城鎮化的率先。這是一個最綜合的命題。
營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當中,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來抓?,F在提出的目標是,通過5年的努力,城鎮化率要由60%提高到75%,這個目標是比較高的,每年要提高2~3個百分點。
在城市空間的總體布局上,構建“三城區多市鎮”多點支撐的城鎮化格局,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為網絡的城鎮體系。
三城區,指的是北部城區包括高新區、西市區、站前區、老邊區、大石橋市城區、沿海產業基地(一二期)。北海新城區,包括沿海產業基地(三期)、北海新區、蓋州市城區。南部城區包括開發區、仙人島地區。
多市鎮,是以東西向公路為橫向軸,將沿線的新城區、縣(市)城區、中心鎮和一般鎮相連。
“458”產業集群做支撐
全市規劃了“458”產業集群,分別是4個千億、5個500億、8個100億的產業集群。打造若干個產業集群,實行園區化發展,為城市人口提供就業。
《中國經營報》:目前,不少地方在進行城鎮化的過程中,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等不健康的問題,請問營口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
劉煥鑫:首先,我們要加快發展各類產業,特別是資源集約型、友好生態型產業,形成了產業的支撐。人來了,有就業崗位才能留住人。全市規劃了“458”產業集群,分別是4個千億、5個500億、8個100億的產業集群。打造若干個產業集群,實行園區化發展,為城市人口提供就業。
其次,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為城鎮居民居住提供有效載體。第一個層次,為保證貧困階層人員的住房問題,我們大力建設了廉租房,每個縣區都要建設,市政府拿錢來建設。第二個層次是要建設公租房,給中等收入群眾入住,產權歸政府,房租按照社會房租的60%收取,目前北海建設了50萬平方米,鲅魚圈建設了30萬平方米,產業基地建設了20萬平方米,目前已經陸續完工。第三個層次,就是面對高收入群體,我們大力建設商品房。
第三,我們要完善吸納人口的政策。2012年6月,營口市下發《關于加快城區人口集聚推動營口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總體思路是以發展園區經濟為支撐,以轉移域內農村人口和吸引域外人才為重點,消除人口集聚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城鄉一體化梯度推動,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市有序流動等。繼續放寬域內外來人口來城區落戶限制,營口從3年前開始,只要買房不管一手二手房全部落戶。凡是來營口職業學校學習,農村生源的學生已經全部免費了,城市的生源畢業以后在營口工作兩年,學費財政報銷。建立健全人口解決的社會保障就業體系等一系列政策。
一系列政策成效顯著,現在每年吸引外來常住營口的人口約為10萬人。
《中國經營報》:對于如何推進城鎮化的進程,2013年營口將有哪些具體規劃?
劉煥鑫:為了推進城鎮化進程,2013年營口計劃從6個縣區當中拿出6個村做試點,把村建設成城市,通過市場化運作給老百姓蓋房,政府搞公共設施??偟南敕ㄊ沁@樣,一定面積內的房子政府免費提供,超過這個標準面積的部分自己出錢,通過這樣的途徑,把土地騰出來。這是市場化運作,由房地產商來運作,騰出來的土地用來發展工業等產業,或者發展房地產,由政府來進行配套設施的建設。
期待頂層指導
希望國家明確土地政策,對城鎮化建設加強指導。
《中國經營報》: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我們普遍面臨著土地、拆遷和農民安置等問題,請問營口是如何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的?
劉煥鑫:在土地問題上,除了國家給的指標外,營口有200多平方公里的低產鹽田,屬于工業和城市用地,這些低產鹽田都是廢棄地,我們可以搞城市建設,用于搞工業。
再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遼寧省是全國的試點地區,我們已經搞了好幾年,效果很好。假設這個村子整體搬遷,由甲地搬到乙地,原來平房用地是100畝,搬到乙地住樓房用地是50畝,100畝平房用地復耕變成農田,耕地沒減少反而增加了。
對于拆遷中出現的問題就是保障農民的利益,現在鲅魚圈的農民找政府要求拆遷,面積“以一還一”,假如在農村你有二三百平方米的大院子,到城里政府給你提供二三百平方米的樓房。我們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按照市場化運作,農民要錢的話市場多少錢給多少錢,不要錢就按“一比一”的比例還面積,讓農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就不會產生對立情緒。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變市民了,財產增加了,城市也便于統一規劃了,城市規模也擴大了。
《中國經營報》: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營口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劉煥鑫:我們面臨的主要困難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如何讓山區農民實現城鎮化。山區農民經濟條件比較差,居住又很分散,這樣的農民如何讓其進入城鎮,如何讓其過上市民的生活,這是一個比較撓頭的問題。
再一個就是在城鎮化過程中,土地究竟怎么處理。很多農民進城了,地還在那,有的出租有的撂荒,你說他們是農民還是市民?而且進城的純農民沒經濟實力,收入不穩定,他的土地該怎么處理?這是個難點。
我們希望國家明確土地政策,比如出臺相關政策明確進城多少年的必須放棄土地。另外也希望國家對城鎮化建設加強指導,對城鎮化建設出臺一個模式性的東西,比如多少人口可以搞一個什么樣的鎮。我們希望農民享受城市文明,但對農村的公共設施配套,這個錢政府得拿一部分,農民拿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