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專家共同撰寫的《京津冀發展報告:承載力測度與對策》稱,北京的城市綜合承載力超過了警戒線,處于危機狀態。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載壓力過大,城市支撐力隨人口增加而下降。
水資源只能承載40%人口
參與報告撰寫的、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敏俊稱,京津冀屬于“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遠低于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標準。
2011年,北京水資源總量為26.81億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萬人加上流動人口約240萬人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19立方米,遠低于國際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標準。
報告分析,北京市的水資源人均需求量約為345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當地水資源只能承載667萬人,相當于現有人口規模的40%。北京社會科學院博士李彥軍稱,2011年北京全年水資源缺口量為9.2億立方米,這種巨大差額不得不依靠過度開發地表水、超采地下水以及依靠外來水源的補給。
近5年年均凈遷入近50萬人
北京市的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已超出了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該報告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張耀軍稱,京津冀地區人口規模超載,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
至2015年,京津冀地區人口承載力為9800萬人,而京津冀區域總人口2010年已經超過了1億,達到1.04億,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1.12億,2020年將達到1.2億人口。
張耀軍預計,北京市的勞動人口比例在不斷下降,將由2010年的83%下降到2020年的77%,但老齡化速度卻在下降,主要是因為遷入北京的人口大多是處于勞動年齡的青壯年人口,勞動力絕對數量是充足的。北京近5年的年均凈遷入人口接近50萬人。
張耀軍稱,到2020年,北京的勞動力供給在1797萬到2026萬人之間,“可以說,在未來十年間北京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他分析說,這反映出在城市化加速、大量農民從農村轉移出來的社會背景下,北京仍可在一段時期內享受勞動力紅利。
(原標題:“北京城市綜合承載力處危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