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南方日報記者從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獲悉,今年的“一號提案”是九三學社中央的《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建議》提案。
“我國農業發展模式粗放,生產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日趨嚴重,大城市、工礦區周邊情況更為嚴重,對水環境和食品安全帶來嚴重隱患。”九三學社在該提案中指出,發展綠色農業已刻不容緩,呼吁國家、政府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切實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九三學社中央在本次會議的提案目錄中共有41個提案,《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位于第32位。
提案指出,總體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的發展模式還很粗放,存在著資源消耗大、浪費嚴重、污染加劇等突出問題。
有分析認為,案號“0001號”的提案鎖定綠色農業不僅是當下食品質量安全受到考驗的折射,也反映出國家對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高度重視。
提案認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盡快改變粗放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因時因地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議加快發展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增加有機肥所占比率,加強對廢舊農膜的收購力度,對農業購買可降解農膜實施補貼,大力推廣節水工程,采取政策扶持節水生產和節水技術,同時通過改造提高耕地質量來增強農業發展潛力。
提案指出,陜西省隴縣蒲峪渠灌區就農田水利設施進行完善,平均每畝增產糧食達到362公斤。但應該認識到,改造提高耕地質量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我國近10億畝的中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田至少需要1萬億元。此外,耕地質量有優劣之分、區位也有好壞之別,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對土地需求特別是工商業和市政建設的土地需求在不同地區之間產生極大差異,土地復墾整理所需的資金也有天壤之別,一些發達省市區的后備土地資源數量十分有限,而一些偏遠地區恰恰相反,由于缺乏資金、土地投入少,后者只能采取廣種薄收的方式,產出率低。
為此,可以通過耕地占補平衡的方式,以耕地的區位差異獲得資金,在土地復墾整理、土壤肥力提高以及培育優良作物、培養綠色農業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強投入,大力提高耕地質量,在保持總量動態平衡前提下實現生產力的提高。
評論
從頂層設計高度謀劃環境治理
各種重金屬污染、化工污染、水污染事件,讓公眾深感切膚之痛。今日之中國,加強環境治理刻不容緩。
民有所呼,當有所應。前段時間,北京、河北、浙江、陜西等省市的兩會,不約而同地將環境監測與治理,作為重點議題。地方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就環境治理問題建言獻策,積極傳遞著來自基層的聲音。這是一個清晰信號——地方兩會的共同熱點,有理由成為全國兩會的關注點。
建設美麗中國,目標引人向往,行動檢驗決心,需要將宏大命題具體化為實現步驟,需要將問題“各個擊破”的具體路徑。這些都應在全國兩會得到充分討論。
向環境問題亮劍,為子孫后代謀一片青山綠水,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都需要將社會共識化為推力,將決心化為行動。
值得強調的是,要治理環境問題,“邀環保局長下河游泳”的行為藝術行不通,運動式的“環保風暴”也靠不住。環境治理,不是關停一兩家排污企業就能實現的,也不是整頓一兩個行業就可以完成。它涉及發展觀念、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全國兩會,是從頂層設計的高度謀劃環境治理的好時機。
霧霾頻襲的冬天即將過去,擁抱春天的全國兩會,理應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起點。
據新華社北京3月2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