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是一個事關長遠的大戰略,要放在實現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中來思考。特別是在國際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及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形勢下,研討城鎮化科學發展問題十分重要。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和基本之策。從世界上看,已經實現現代化的高收入國家都是工業化國家,城鎮化率很高,同時農業現代化也達到相當水平,因此,現代化的過程必然也是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發展中階段,而且作為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會面臨許多難題和挑戰。需要立足國情,借鑒經驗,探索前進,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
城鎮化是我們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我國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按戶籍人口計算僅為35%左右,不僅明顯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許多同等發展階段國家的水平。差距也是潛力,在未來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鎮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將有1000多萬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加,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從而持續釋放出巨大的內需潛能,這正是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動力源泉所在。
城鎮化是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有許多重大課題需要探討。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現在城鄉差距,同時城市內部也存在著二元結構的問題,甚至表現為城市中最突出的差距。比如,農民工融入城市面臨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較多困難,城市和工礦還存在不少棚戶區和困難戶。這些問題如處理不好,就會阻滯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甚至會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近幾年,我們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50%是棚戶區改造,并努力采取措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這一方面可以惠民生、促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抬高城鎮化門檻,使城鎮化進程順利推進,還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
城鎮化需要工業化來帶動,也會給工業化提供支撐。要抓住世界科技與產業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結構調整的機遇,把發展城市經濟與培育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結合起來,構建創新轉型的大平臺,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工業升級需要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更是密切相關,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相互聯系,會形成大量的服務需求。要順應這一趨勢,做大做強服務業,推進產業融合,充分發揮服務業這個最大就業“容納器”的作用,增強就業創業的活力。
推進城鎮化,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任何時候都要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這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沒有農業和農村的穩定和發展,就不可能有城鎮的發展和繁榮,也難以支撐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推進城鎮化,必須尊重農民意愿;必須嚴格保護耕地,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夯實“三農”這個現代化建設的根基。
推進城鎮化需要統籌謀劃布局。既要遵循經濟規律,也要考慮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和空間均衡發展的要求,抓緊制定城鎮化發展中長期規劃,研究實行差別化政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特別是要提高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能力;在促進東部地區提升城鎮化質量的同時,對中西部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要研究加快培育新的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長極。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改革。推進城鎮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堅中破解深層次矛盾。圍繞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戶籍和社會管理、資源支撐和生態環保等問題,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為持續發揮城鎮化效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