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開始,世博會已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才智、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臺。因此,它又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在這場“奧林匹克”盛宴中,各參展國的國家館無疑是展示本國經濟、科技、文化的最佳窗口。
截至2009年9月23日,已有193個國家正式決定參加上海世博會。目前,已有41個國家的國家館在世博園展露出了多姿多彩的“容顏”。在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城市先進科技的同時,大力宣揚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等理念亦成為了本屆世博會國家館的亮點。
造型奇特 各臻奇妙
歷屆世博會上,極具個性化色彩、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各參展國國家館,往往是吸引游客眼球的地方之一。上海世博會的國家館也不例外。各國的建筑設計師們傾其所能,巧妙的把本國優秀文化、先進科技等元素巧妙熔鑄于其中。通過觀摩這些造型各異的國家館,往往能領略一個國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體會到現代科技的魅力與神奇。
中國館在造型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髓,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港澳臺三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臺基座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
日本館以“心之和、技之和”為參展主題。它是上海世博會各國家館之中面積最大的展館之一,日本館在建筑外形上呈半圓型的大穹頂狀,高約24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輔以靚麗的銀白色,采用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包裹,宛如一座“太空堡壘”。
馬來西亞展館由兩個高高翹起的坡屋頂組成。整個建筑的線條優美而極具動感,屋頂尖端的交叉構架是馬來西亞本土建筑的一個符號。展館一層,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蘭教清真寺為原型,體現伊斯蘭教作為馬來西亞國教的重要地位。展館外墻則借鑒了馬來西亞傳統印染的紋理,由蝴蝶、花卉、飛鳥和幾何圖案組成。
荷蘭館則由17幢造型獨特的房子勾勒出一條呈8字形的“快樂街”,每一幢房子都采用了不同類型的裝飾,展示荷蘭在空間、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創新。從遠處看,“快樂街”就宛若一條穿懸而過的過山車;夜晚,變換多姿的燈光效果又會將它映襯得如夢如幻。
德國館的建筑體外部由一層透明的銀色發光建筑膜包裝起來,展館的四大建筑主體懸架于和諧都市展廳入口所在的底層區域。從遠處看,它就像懸浮于空中的建筑。展館由自然景區和展館主題兩大部分組成。參觀者游歷和諧都市之旅從展館底層起落有致的自然景園開始。整個參觀過程就像走迷宮一樣,要穿過不同的空間、隧道、空地和院落。
英國館在外形上則酷似一個會發光的盒子。整個建筑最大的亮點,也就是它的核心部分:“種子圣殿”—— 一個六層樓高的立方體結構,周身插滿約6萬根透明的亞克力桿,這些亞克力桿向外伸展,隨風輕搖。白天,光線透過透明的亞克力桿照亮“種子圣殿”的內部;晚上,它們內含的光源能點亮整個建筑,營造出璀璨迷人的光影盛宴。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館則是本國著名歷史景觀的縮影,如印度館在造型上類似著名的泰姬陵,而巴基斯坦館的設計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爾古堡。挪威人和捷克人則別出心裁, 挪威展館由15棵巨大的“樹”構成,而捷克展館外部將設計一個模擬天然降水的裝置。總之,屆時游客參觀完所有參展國的國家館,可能會領悟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真正含義。
一座展館濃縮一國發展史
相比每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來說,各參展國的國家館可謂小矣。作為上海世博會的東道主,也是本屆世博會國家館面積最大的中國,其總建筑面積也只有15.5萬平米。然而,這一座座“小”展館,往往是一個國家發展史、文明史的縮影,更深蘊著各民族對未來的美好訴求。
中國館從核心展示、動感體驗、未來暢想三個層次演繹“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以“水”來貫穿3個樓層的展示,讓觀眾在館內體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發展史。參觀完整個中國館大概需要45分鐘。在參觀順序上,采取由上而下的方式。參觀者將最先進入展館達49米高的頂層,“發展”和時空轉換是這一層的關鍵詞和特色。這里將設有一個超常規的多媒體劇院,讓觀眾首先感受到當代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巨大規模和宏偉氣魄,展示在史無前例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于未來的信念,并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回答”。
美國館展示空間里將由一位美籍華裔青年帶領游客徜徉于未來時空,親身體驗2030年的美國城市,讓參觀者通過感性游歷領悟“可持續發展、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奮斗和成就”這四大核心理念。
印度館所有的展示都圍繞“城市與和諧”的主題展開,通過由古至今的印度城市時空之旅,從公元前2000-3000年的莫漢佐達羅和哈萊潘文明,到中世紀時期的MOHALLAHS城市生活形態,都被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出來。此外,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印度科技產業,如創意設計、信息技術等也都將在世博會上得到充分展示。
日本館同時可容納1800人參觀。在內容展示方面,日本館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兩種形態,通過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的講述,讓參觀者在視覺、觸覺、聽覺的感受下,了解一個真實的日本,以及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態。
巴西館的內容主題為“動感都市 活力巴西”,它將向參觀者展現巴西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樣性、大都市的活力、蓬勃發展的經濟以及
巴西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諸多成就,分享巴西領先的可再生能源開發以及在建立新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經驗。
在馬來西亞館,參觀者不僅可以領略馬來西亞檳城、馬六甲等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還可以通過迷你高爾夫球和馬來西亞傳統的室內游戲感受馬來西亞的城市生活。
土耳其館沿用了本國8500年前的建筑風格,展示土耳其古代文明與現代建筑的融合,展現安納托利亞有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悠久歷史。其內部展廳分為夢想過去、孕育現代、擁抱未來三個部分。參觀完這三大部分,游客也就真正認識了土耳其民族。
以色列國家館不僅要向參觀者展現傳統的猶太文化,更要展示不斷進步的猶太文化,并通過各種展示形式,傳遞猶太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共通之處。而在體驗區——創新廳,游客們將享受到一場由漂浮在三維空間里的燈球所呈現的360度視聽演出。演出將展現以色列在各個領域的科技創新及重要成果,讓參觀者與未來的挑戰進行一場思想的碰撞。
綠色環保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城市化進程中,隨著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和自然資源日趨匱乏,人類也重新思索與自然的關系。從《寂靜的春天》的作者卡爾遜使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知道了存在著環境問題,宣告了一個新的“生態學時代”來臨,到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的環境與發展會議,公布了《21世紀議程》,再到剛結束不久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世界各國一致倡導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人類要想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綠色環保節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種追求和發展理念在上海世博會各國家館得到了充分闡釋。
日本館的最大特色是“會呼吸”,在設計上采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展館內還將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
挪威在城市化進程中,一直致力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挪威館15棵巨“樹”的原材料均來自木頭和竹子,并可在展后再利用,太陽能和雨水是它的運作動力,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環境保護、城市化和全球化等問題,是目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澳大利亞國家館將展館主題設定為“戰勝挑戰”,正是希望借助展館,共同探討人類的未來,給所有參觀者呈獻一個“世界上最適宜居住地”的城市形象,并以此探討如何締造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之間可持續發展理論。
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資源讓加拿大人對“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視,因此在加拿大館處處都體現了可回收利用的技術。展館外部的墻體上將覆蓋一種特殊的溫室綠葉植物;雨水將使用排水系統進行回收并重新利用;展館內將沒有大型的展品或物件,以確保展示區域內的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