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著力強調圍繞現代農業建設,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文件發出信號非常清晰,在二元經濟仍是包括我國在內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的現狀下,加強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創新,是打破二元經濟隔閡,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奠定城鎮化發展基石的必由之路。
過去三十多年來,經過持續不斷加大對農村經濟的資金投入,取消農業稅,著力減輕農民負擔,我國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特別是在最近五、六年加大了城市“反哺”農村,農村經濟發展勢頭尤為突出。201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8957萬噸,同比增長3.2%,連續九年增產。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24萬億元,同比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速高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個百分點。
但與此同時,“三農”依然是困擾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目前我國農民收入還遠低于城鎮居民。2012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是城鎮職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2%。部分地區城鄉收入差別更大,兩極分化趨勢更為明顯。農民增收困難,除自然條件限制、科技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低下等因素外,還存在兩大重要原因:一是農村經營過度分散造成經營效率低下。由于人多地少,特別是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存在許多障礙,適度規模經營難以組織,導致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民收入增加困難。二是農村金融服務落后,農業信貸投入不足。因風險顧慮,商業銀行主觀上不愿過多涉足農村金融服務。農信社歷史包袱沉重,也難以真正發揮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作用。農村商業銀行業務邊界向城市積極擴展,支農心態復雜、耐人尋味。需要注意的是,經過金融機構內部資金集中管理,大量農村地區富余資金流向城市,減少了農村地區金融資源,使得農業生產方式無法及時有效得到金融支持,較難實現生產效率提升。
因此,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加強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創新,除了要增加政府轉移支付,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關鍵還是要解決好如何實現規?;洜I、如何不斷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兩大問題。
實現農業規?;洜I的核心,是要破除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障礙。隨著城鎮化加快推進,大量農民進城并轉化為市民,過去我國農村地區人多地少的局面將會完全改觀,現代化農業規模經營因此成為可能。雖然一號文件鼓勵農民通過互利互換方式解決承包地塊零碎化問題,但土地使用權流轉障礙問題不解決,很難真正實現農村經濟適度規模經營。當然,允許農村集體土地入市交易并非一蹴而就。農村集體土地是農民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事實上發揮了保障農民基本生存條件的基礎性作用。如果不加限制地允許農村集體土地入市交易,那就意味著農民要放棄土地的最基本保障作用。一旦轉型失敗或失業,將成為整個社會的負擔,而這是當前國力所根本無力承擔的。
不斷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需要通過加快發展以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合作社等四類農村新型機構來解決。從近兩年的情況看,雖然農村金融風險高,但并非沒有盈利可能。只要創新機制,貼近市場,不斷開發適合農村經濟方式和農村擔保特點的信貸產品,農村新型機構盈利能力并不低。因此,為扶持農村新型機構發展,增強金融服務水平,還需要配套的差異化監管與適度政策扶持。
總之,只有高度重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改進農村生產方式,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真正解決“三農”問題,才可能為城鎮化建設奠定強大的農業物質基礎。否則,缺乏農業的強大支持,城鎮化建設很可能就是一座沙土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