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城市在創建“幸福城市”。幸福城市必定是以人為本的城市。城鎮化實質上就是讓更多居民享受幸福生活的過程,不僅市民更幸福,而且農村轉移人口也能獲得同樣的幸福感受。
城鎮化是人類生存方式的系統性變遷
一般來說,城鎮化是人類基本生存方式——勞動和生活方式轉變導致農村居民不斷集聚而形成市民居住點的過程。從經濟學意義上說,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是生產和消費。與分散于農村的生產和消費相比,集聚于城鎮的生產和消費不僅數量更大、質量更高,而且具有極大的創新傾向和進步能力。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近二三百年的工業化是人類生存方式發生最大變遷的時期。工業發展促使成百上千座城鎮崛起,城鎮發展又對工業和人口進一步集聚形成巨大吸引力??梢哉f,工業化是人類生存方式的一次偉大革命,城鎮化同其如影隨形。工業化創造了城鎮化的物質基礎,城鎮化提高了產業的競爭力,工業化與城鎮化共同推動人類發展進入最輝煌的時代,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以往數千年的總和。
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也是相輔相成、相互推動的。工業創造了城市(或將以往的“消費城市”轉變為“生產城市”),城市聚集了工業,極大地創造了財富。在此過程中,產業發展、園區開發和城市建設,成為大多數城市的經濟發展路徑。招商引資、農民進城、工業強市、新城崛起、老城改造,成為大多數地區相似的時代故事。農民進城務工不僅為城鎮工業輸送大量勞動力,而且成為農村家庭脫貧致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梢哉f,工業化和城鎮化徹底改變著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生存方式,推動著我國現代化進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
背離以人為本原則導致城鎮化的異化
在工業化進程中推進城鎮化是人類的一個偉大創造,但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人類也可能偏離以人為本的方向而走上歧途,產生異化現象。
產城發展變得結構失衡。產業和城鎮盲目發展,可能破壞工業化同城鎮化的協同關系:或者城鎮沒有產業支撐,居民難以就業,成為“窮城”、“睡城”、“空城”;或者進駐企業沒有高質量城鎮化基礎的支撐而難有長期競爭力,留不住人才,產業發展無力攀登技術制高點;或者城鎮的包容性差,外來人口長期無法融入,利益矛盾突出。這樣的產業和城鎮發展均處于低水平,往往導致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實現集聚變得很不便利。人口向城鎮集聚原本是為了更加便于生產和生活,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但是,無序的人口集聚和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問題使得生產和生活越來越不便利。生活成本提高過快,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供應不足,城鎮內部以及城鎮之間人流物流不暢。
規避風險變得危情四伏?!俺恰痹臼欠婪稙碾y和風險的地方,但如果城鎮建設和管理不善,城鎮生活就缺乏安全保障,反而成為高風險地區。例如,犯罪、車禍、火災、環境污染、疾病傳染、安全事故以及飲食不衛生、群體性事件等會使居民缺乏安全感。
吸納人口變得阻礙融合。城鎮化是一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城鎮具有吸納人口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但也可能由于物質和制度上的缺陷,城鎮化反而阻礙社會一體化,導致人口社會性分裂和城鄉差距擴大。
創造財富變得失去幸福。工業化和城鎮化是人類創造財富的偉大創舉,但低質量的城鎮生活可能使人抑郁、焦慮甚至憤懣,并沒有讓居民感覺更加幸福。
增進人的幸福是新型城鎮化的精髓
城鎮應成為勞動生產率更高、生活條件更好、社會更和諧、文化更豐富、環境更適宜、安全更有保障的居民聚居地,而且能夠以其強大的實力帶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而要真正實現城鎮化的這一性質,就必須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城鎮居民基本活動狀態是勞作、休閑、居住和通行,城鎮化必須給居民提供更適宜的創業就業條件、休閑文化場所、居住條件環境和人車交通便利。為此,需要進行科學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同時,還應構建特殊時期的應急機制和管理體系。
人在幼年、青年、壯年、老年等不同生命時期,對于勞、閑、住、行的需求是不同的,特別是人還有生、老、病、死。城鎮化應為滿足居民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物質、精神和空間需求提供完備的條件。哪些由居民家庭自己解決,哪些由企業或非營利機構解決,哪些由政府和社會組織建立的公共服務系統解決,在城鎮化過程中應有系統的規劃安排、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人類有長久記憶的需要,城鎮是人類文明記憶集結之地。每一座城鎮都有其歷史、現在和未來,并形成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構成人類文明進程的歷史年輪。城鎮化應成為人類文明進程中最具文化建樹的創造過程,而決不能成為損毀文明記憶的遺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