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新一屆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常務副主席等加起來足有64人之多,感慨“膨脹得也太厲害了”。而據記者核實,該協會新近選出的主席、常務副主席、副主席、名譽主席、顧問以及秘書長加起來一共52人,另有10名副秘書長,協會領導數量高達62人,成員中不乏在職及退休政府官員。(1月23日《南方都市報》)
官員喜好舞文弄墨并非壞事,寫得一手好字的干部也不在少數,但因為喜歡書法又大小是個官,就個個躋身書協主席、副主席的“位置”,則無論怎么說都讓人感覺別扭。畢竟,書法本是文雅之事,豈可沾染俗習也搞“權力排座次”?書法家協會本是民間志趣相投者自由結成的社團,怎能因大量官員的“加盟”就蛻變為“權力俱樂部”?
令人遺憾的是,從溫州“最牛”高爾夫球協會領導半數是官員,到各地行業、民間協會的“官民不分”,無數的事例表明,這場權力自娛自樂的狂歡派對正在大江南北各處上演。而其所產生的“負能量”,顯然不僅僅是“有辱風雅”那么簡單。
必須承認,部分退休官員之所以“退而不休”,老愛在各種協會、研究會“占個坑”、兼任個“閑差”、發揮點“余熱”,主要倒并不是貪圖錢財,而是為了平撫失去權力后內心陡增的失落感。不是有那么個段子么,說“有人退休以后不適應,老婆覺得他難受,就每天請示一下老頭,今天我要買毛豆多少、豬肉多少,請你審批。他就畫個圈:同意。后面還加一句:請注意勤儉節約。”而民間協會就像那個“老婆”,給了這些人繼續發號施令、過“官癮”的機會,難怪那么多人樂此不疲。只是這樣一來,所謂“民間協會”還剩幾分“民”氣呢?
至于現任官員為何也要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入什么協會、圖什么虛名?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社交考量。畢竟,那些老上級、老領導雖然退休了,但能量還在、門生還在。如果能借助民間協會這個相對隱蔽的平臺,與他們攀附上關系,并借助其人脈網實現自己的升遷夢,不是比赤裸裸地買官行賄要“風雅”得多嗎?更何況,這里面還有不少是在任的高官。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一些協會的入會費動輒數十萬,但官員們還是愿掏腰包買它那張“門票”。
問題是,《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施行)》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外兼任職務的,應當經有關機關批準。那么請問:加入書協是因了哪門子“工作需要”?作為現任陜西省移民辦主任,楊穩新的書協副主席兼職可曾獲得有關機關的批準?
我不否認,官員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隱私空間,民間協會選掌門也完全可以“舉賢不避官”,但像現在這樣“領導膨脹”恐怕會過而不及。別的不說,萬一哪天真有個愣頭青向書院里扔一塊磚頭,砸中了一個當過高官的書協領導,那就不好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