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房姐”——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龔愛愛,被指在京有20余套房總價近10億,“有雙重身份雙戶口,另一個身份證名字叫‘龔仙霞’”。安徽鳳陽縣公安局原局長陶勇,利用職權為自己偽造身份證,先后在安徽合肥、江蘇南京分別開設兩個銀行賬戶,以方便“拿回扣”和隱匿財產。(詳見今日《河南商報》A20版)
這些“孫行者”、“者行孫”們,可謂法力無邊分身有術,拔根毫毛就能變成另外一個人,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假。但萬變不離其宗,縱橫不出方圓,換名立戶都是為了遮掩一個“貪”字。
鄭州“房妹”全家雙戶口的亂象剛浮出水面的時候,人們還以為“雙戶口”的把戲只是其一家的獨門秘籍,但隨著陜西“房姐”及安徽鳳陽縣公安局原局長雙戶口的曝光,人們才發現這一“秘籍”早已在縱橫不出方圓的腐敗江湖流行開來。
挖腐敗這個蘿卜的時候,可以帶出雙戶口的泥,而且現實證明很多蘿卜都帶有這樣的泥,那么,從具有雙戶口的人中,是否也可以挖出腐敗案件呢?如果這個人是個官員,那么他的企圖很可能是想掩蓋腐敗行為,或者是正在為腐敗做準備。而且,稽查雙戶口比直接稽查官員腐敗相對容易,按現在公安系統強大的互聯網數據,這應該并非難事。
但為什么多見從挖腐敗案中帶出雙戶口的泥,少見從雙戶口中查到腐敗案件呢?原因是反腐敗紀檢部門還沒有下這樣的功夫,沒有從思想上發揮反腐的主觀能動性。從媒體公布的已經查處的案件可以看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人舉報之后,反腐紀檢部門才開始行動,而沒有幾個案件是紀檢部門挖出來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腐敗的地方就會有“秘籍”。到底還有多少這樣或那樣的腐敗“秘籍”存在呢?反腐需要舉報人提供線索,但這不能是專職反腐門唯一的線索來源,專職部門更多的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在舉報人前面,發現更多的類似于雙戶口的“秘籍”,這樣才能體現出“專職”與“業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