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農產品批發市場火災中,一名男子聲稱有六七百萬元現金放在店內,沖進火場,最后不幸葬身火海。一名40多歲的女子,死后懷中還抱著一個包,包內有十幾萬元現金、存折。另一女子為取幾十萬元貨款,最終也沒能逃生。(《新聞晚報》1月8日)
火中取栗,最終卻葬身火海。在這場鈔票與大火的博弈中,有些人成了殉葬品。于是網絡隨即看到“錢還在,人沒了”的酸諷之詞,的確,把錢看得那么重干嗎?最后連命都沒了。但是明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卻毅然決然的挺身火海,或許那一刻,他們是生命來賭明天。
在突如其來的大火面前,有人選擇拔腿逃命,有人為了錢重回火場。不少商戶在閑聊中感慨,一念之間,不知如果是自己碰到究竟會如何選擇。也許讓坐在電腦面前的你選擇,你肯定會選擇前者,放著命不要,卻不自量力的“人為財死”,只能空留幾許唏噓。但是如果誰能去到類似上農批這樣的市場去走一圈,不難發現,錢真的是某些人改變自身生活的唯一力量。
筆者經常光顧農產品批發市場,頗為感同身受。這些經營者大都是周邊進城的農民,少數是游離于社會底層的無固定收入者,他們或許是七拼八湊、或者是多年積蓄,好不容易在城市的角落盤下一間小店,打理起城里人并不上眼的營生。在別人還沒起床的時候就已經趕工,在別人熟睡的時候還在清算,周遭的都是三教九流、臭氣熏天,他們把錢都看的頗重,往往和顧客因為五毛錢爭得面紅耳赤,卻在兒女教育上出奇的大方。問起原因,大都說想讓下一代做個體面人,別似自己一樣不招人待見。
作為城鎮化進程的產物,這些人卻幾度游離于城里和農村之外,與城市居民綁定的眾多好處似乎多少與他們無關,而農村日益稀少的土地儼然也無法承載太多的期望。他們在夾縫中用自己的力量站住了腳跟,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力求在城市里找到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一步步像蝸牛一樣得到社會的認同與被尊重,而不是“被命運”。
錢,在有些人眼里已經是享受、休閑的等價交換,但是在這個群體里,錢并沒有被在如此輕松的層次。錢是他們謀生的基礎,并繼而被寄托以“尋找精彩、謀求發展”的敲門磚。他們大都無暇去想什么是花前月下,也沒有時間去細讀韓劇里的兒女情長。他們最關心的,就是《新聞聯播》之后的那段天氣預報,心中篤信要靠天吃飯的道理,而明天又將是個辛苦勞作的一天。
但是對于這些“救錢喪命”的人來說,明天永遠來不了。也許世人記住的是沖進火海拿錢的荒唐可笑,卻忽略了一個在現實面前“輸不起”的心。請別輕易譏諷那些被吞噬的身影,因為他們進去爭取的,是曾經的付出和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