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成為內需發動機
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欲實現“逆周期”運行,只能激發“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的活力,以消弭外部經濟疲軟帶來的出口不暢。而城鎮化對內需的拉動作用顯著,將成為新的內需發動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如果說工業化在某種意義上主要是創造供給,那么城鎮化則主要是創造需求。”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說,有研究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萬億元。按照現有城鎮化速度,社會消費的總水平可以從現在的10萬億級上升到20萬億級,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將會維持20年。
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抓手,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可以創造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這兩個方面的需求。同時,城鎮化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手段。
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表示,城鎮化將帶來以消費為目的的投資。一般來講,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費是農村居民的3倍。農村居民轉變為城市居民會帶來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
實現城鎮化均衡發展
辜勝阻分析認為,健康的城鎮化要兩條腿走路:在發展大城市群推進城市化的同時,做大縣城發展農村城鎮化,實現城鎮化均衡發展。具體而言,一要實現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度融合,提高城鎮化質量;二要推動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和農民工向流出地的回流,縮小地區差異,緩解特大城市的人口膨脹;三要把城鎮化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不能搞“空城計”和農民“被上樓”;四要使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湯敏表示,要讓農民成為真正的市民,一是地方政府要讓在城市長期居住的、有穩定工作的農民成為市民;二是建立地方政府的財政激勵機制,鼓勵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國家應通過財政稅收政策對“農民進城”進行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強調,推進城鎮化要抓好長遠規劃,抓好基礎設施系統、特別是地下基礎設施系統建設,增強城鎮發展的空間和潛力,提高城鎮的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