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口閉幕的第76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目前大約23%,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這對未來10年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重大。他認為,人口城鎮化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載體,城鎮化的發展轉型將為中等收入群體提供巨大空間。
規劃引導城鎮化科學發展
瓊山區云龍鎮的村民不久將變成居民,他們的生活環境、公共設施也將向城里人看齊。在規劃中的新型農村社區中,城里人家里有的自來水、穩定的電源和管道燃氣、社區之間的公交車樣樣具備。
海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已完成修編,并獲國務院批準;基本完成金牛嶺等6個片區控規,主城區控規實現全覆蓋;編制完成《“綠化寶島”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城市綜合防災規劃》等17個專項規劃。在全省率先開展村莊規劃,已完成48個行政村村域規劃、439個自然村建設規劃。這些規劃的編制為城鎮化發展指明方向。
在各種規劃的引導下,海口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近年來,我市打通斷頭路、優化交通組織、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對外交通體系和城市主干路網,交通狀況進一步改善。推進生態文明村建設,率先在全省實現村級道路硬化通車,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基本解決,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建立市、區、鎮三級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和四級預警機制,城鄉排澇防災設施大幅度改善。
培育實體經濟支撐城鎮化
在云龍鎮,云龍產業園的共享鋼結構項目在抓緊施工,計劃今年12月竣工;在它的旁邊,紅塔卷煙異地技改項目已于今年8月26日正式投產。以打造花卉產業鎮為主線,紅旗鎮引入榮豐公司,在發展花卉產業的同時,打造華文海外教育基地,項目將帶動整個鎮的發展。
城鎮化離不開產業支撐。前不久,市委出臺《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意見》,以云龍鎮為試點,加快城鎮化步伐。
海口工業初步形成以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光伏新能源、食品飲料等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農業方面,開展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發展設施農業,大力推進熱帶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建成海水養殖、熱帶水果、冬季瓜菜、花卉苗木、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板塊。第三產業方面,高端航空旅游、現代物流、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加大古村落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正在打造觀瀾湖、紅旗等一批旅游風情小鎮。2011年,全市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產值48.16億元、177.91億元、486.68億元,同比增長7.5%、13.5%、12.4%。這些產業發展都在為城鎮化打基礎、修跑道。
“五軸”布局差異化發展之路
按照“一鎮一品”的產業發展布局,海口引導各鎮走差異化發展之路。目前,全市確定10個建制鎮的城鎮職能類型,其中永興、新坡為旅游型城鎮,東山為旅游型、輕加工型城鎮,龍塘、三江為農副產品加工型、輕加工型城鎮,云龍、紅旗、三門坡為農副產品加工型城鎮,舊州為旅游型、商貿型城鎮,大致坡為商貿型城鎮。
重點是以海口市區為中心,以海文高速、海榆東線、東線高速、海榆中線、海榆西線為五條放射軸,沿軸建設一批產業鮮明、商氣濃郁、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鎮和中心村莊。如紅旗花卉產業示范鎮、云龍工貿綜合服務鎮、永興旅游風情小鎮等,逐步構建起市區—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三位一體”梯次連接、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城鄉空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