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小城鎮建設要效率與平等兼顧
時間:2012-11-16 11:48:41
德州市從“合村并居”抓起,到近兩年以“兩區同建”為重點,可以說步伐穩健,循序漸進,成效顯著。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與中國長期發展關系密切。作為學者,我希望德州能夠回答我們國家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幾年調查下來,我認為德州的回答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示,有些回答是比較漂亮的,德州經驗值得總結。今天我談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把德州兩區同建的意義做個評論;二是就如何做好今后工作,談點個人看法。
一、兩區同建的意義
用一句話來概括德州兩區同建工作就是:兼顧了經濟發展效率、社會平等和政治穩定,并且很好地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我認為,任何一個地方的領導人,只要把這三方面的事情辦好,就不會出大問題,就會讓這個地區乃至國家發生積極的變化。有人認為,只要動農民的房子,必然要傷害農民,而德州的回答是,兩區同建幫助農民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效率、平等、穩定三方面的結合,意義非常大。
一是兩區同建兼顧了經濟發展效率,提升了德州經濟發展效率,同時兼顧了國家、地方、農民三者的發展利益。
從地方層面看,兩區同建支撐了地方經濟發展。搞城市化確實會涉及土地問題。按照我的測算,全國現在新增一畝城市建成區,大概新產出GDP約250萬元,平均一畝城市建成區產出GDP約50萬元。德州兩區同建工作做完后,全市可節約100萬畝地,如果按每畝地產出200萬元GDP來測算,全部轉為城市建成區就能產出兩萬億元的GDP,這將超出很多省份。如果用其中的50萬畝來做這個工作,那也是一萬億元。據初步測算,如果中國人均收入水平趕上美國的話,全國 GDP總量在400萬億元左右,目前只有50萬億元左右。從長期來看,德州實現GDP兩萬億元,如果不做兩區同建,就不能滿足支撐發展的土地需要。德州有個規劃,在一定時期內把100萬畝地釋放出來,其中50萬畝土地轉為城市建成區,在這個過程中,GDP逐步達到一萬億元左右或者更多。由此看出,兩區同建給德州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支撐,滿足了地方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經濟發展必須講求效率,必須解決土地問題。目前而言,單位城市建成區GDP產出200萬元的目標不低,但也不是太冒進,還可以更高。日本單位城市建成區GDP產出是我們現在的10倍,我們是50萬元,日本是500萬元,這都是平均數,還不是市中心區。如果工作做得更好,單位城市建成區GDP產出的不僅僅是200萬元,可以是400萬元或者500萬元,那就實現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因此,希望德州在城市化過程中發展的質量要更高一些。
從國家層面看,兩區同建兼顧了國家經濟效率,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啟示。有關統計顯示,我國現有農村建設用地18萬平方公里,按照1平方公里住1萬人計算,能容納18億人口,但現在農村人口還不到7億,說明我國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非常低。去年,社會上給國土部以很大的壓力,要求急停增減掛鉤政策,總理最終對這一政策還是給予了接受、支持。國土部堅持增減掛鉤政策不動搖,我認為這是對的。如果規劃調整好的話,從18萬平方公里節約出1.5億畝的優質土地。如果不做工作,不像德州這樣做工作,土地從何而來?中國的農業問題,不是土地不夠、產不出那么多的糧食,而是農業成本、收益、農民種不種的問題。德州土地基本上沒有摞荒的,但是在一些土地品質不好的地區,因為農業成本高,摞荒現象非常突出。德州的農業成本就一定低嗎?與太行山區比成本低,與美國比就高很多。就德州來講,單產量可能是美國的100%-150%,但農業勞動生產率可能僅是美國的1%。耕作水平上升的情況下,農產品成本顯著上升。現在,蔬菜水果漲價,糧價還算可以,以后也不一定不漲,當然漲價對農民有好處。但我認為,中國的主要農產品絕不能重蹈大豆的覆轍,這就要求必須提高農業競爭力,解決農業經營的規模問題。否則,會給提高農業競爭力造成很大困難、給糧食安全造成巨大壓力。怎么解決?我覺得德州的兩區同建工作對國家的發展有益,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啟示。
從農民層面看,兩區同建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齊河農村社區建設以兩層小樓為主,品質非常高,超過了城里人。我一直認為,中國要想富強,百姓要安居樂業,70%的家庭都要擁有獨棟住宅。人住在獨棟與多層住宅的心態是不一樣的。齊河縣能夠讓1平方公里安排1萬人,讓大部分人住獨棟住宅,這讓我很感動。因為缺地,我們國家做不到讓70%的老百姓住上獨棟住宅,城市建成區1平方公里的面積也就是八九千人。齊河縣能做到,市級能不能做到?齊河縣不需要很多的土地,就實現了大部分人住獨棟住宅,著實讓人感嘆!通過兩區同建,農民收入也跨越了幾個臺階,不僅給中國農村提供了示范,甚至給城市提供了示范,就是提高效率后,國家、地方、農民都得到了發展,都得到了好處。
二是兩區同建兼顧了效率、平等、穩定。平等體現在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鄉收入差距、地區間人均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中央總擔心縮小不了城鄉差距,但德州做到了。說到穩定,德州在工作中始終堅持農民自愿這一原則。我看到有些村莊沒有拆完,有幾戶人家沒有搬遷,干部說他們不自愿,起碼是現在不愿意。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德州沒有強制拆遷,而是始終堅持農民自愿首位原則,循序漸進、穩步推進,保護了農民的長遠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所以,地方要為中央分憂,要將效率、平等、穩定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關于做好今后工作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人口布局問題。社區建設不搞則已,要搞就搞大,沒有財力的話,慢一點也可以。這是因為,中國在發展,德州也在發展,時間一長,農民就不愛住了,脫離農業的這些當代青年也不愛住,而且,基礎設施維護成本很高,一旦財政撐不住,社區就荒廢了,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要按照城市的標準去打造社區。德州最開始的一批社區標準不算高,現在搞萬人社區,我覺得思想還可以解放,搞幾萬人社區。兩區同建,分散的主要是農業園區,相對農業園區,工業園區一定要集中,一個鎮搞一個有點多。我測算,德州GDP達到6000億元、8000億元時,農業GDP的比重要下降到10%以下。這600億元能養多少農民,真正的農業人口約30萬。全國富強以后,養農戶3000萬人,這3000萬人需要分散居住,專業農戶不適合集中居住。未來德州的人口,除去30萬專業農業人口,其他都要集中到大中小城市。目前這30萬人還沒有分化出來,暫時讓他們集中居住,但以后政策上要允許他們分散居住。
二是農業園區問題。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還是有一定的問題。我們研究所正考慮給中央提建議,用專業園區保護制度來替代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德州已經開始在做這個工作,建議德州在這方面先行先試,提供一些經驗。
三是產業組織問題。城市化過程中,農民的利益格局發生了調整變化,簸箕劉社區做了很好的示范。它巧妙的、讓人感嘆的地方在于,簸箕劉社區涉及到一些股份制,而且發展方向是股份要固化,這是廣東省提出來的一個設想,現在廣東落實不了,阻力很大。簸箕劉社區書記提出,我現在不固化,留了一個五年過渡期再固化,過渡期的方案由農民戶戶簽字。書記還設想到這個股份,先是內部流通,再向社會流通,解決封閉資本市場化的問題。簡單講,這是在打造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我建議,德州認真總結簸箕劉社區的做法,其他社區不一定都跟簸箕劉一樣,基本一樣就不錯,因為方向是對的。
四是社會建設問題。城市化進程中,社會利益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為此,廣東省正在重點推動社會建設,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委員會,深入開展“三打兩建”行動(“三打”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兩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工作委員會的一個委員用三句話概括了廣東省社會建設的特點:一是簡政放權;二是發展民間組織;三是推進基層民主。德州在某些方面也在嘗試,比如基層民主。簡政放權、發展民間組織這兩點,也需要探索、加強。
五是規模經營問題。兩區同建為實施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如何發展規模經營,打造現代農業,提高德州農業競爭力?我給會議提供的材料里,也提供了國內外的一些有關做法。我認為規模經營不是越大越好。據我了解,農業部正在起草一個關于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的意見,這個意見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很大。德州在兩區同建的同時,要切實把現代農業作為一個重大問題來認真對待,不斷探索實踐,在這些方面給出一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