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對于城鎮化的關注熱情顯著提升,鑒于我國目前城鎮化率較低、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城鎮化還將進一步深入推進。而升級版的“新型城鎮化”不僅將帶動傳統的基礎建設投資,還將推動節能環保、智慧城市、消費等多重產業鏈的發展。對于A股而言,“新型城鎮化”對于經濟的推動有望封閉指數大幅下跌的空間,城市軌道交通、污水處理、節能建筑、醫療、教育等板塊有望獲得提振。而伴隨城鎮化的不斷升級,對于投資標的的選擇也漸趨精細化,需深入挖掘相關子行業的龍頭股。
城鎮化深入推進 增長動力延續
站在經濟面臨潛在增速下降和結構轉型的關鍵時點,面對“人口紅利”的衰竭和“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城鎮化進程再度成為當前各方關注的焦點。而不論是從我國城鎮化的滯后程度、發展空間還是政策基調看,城鎮化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加速深入地推進,也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基本在51%左右,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明顯偏低。發達國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城鎮化率也在60%以上。而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達到70%才會穩定下來。這意味著,從橫向比較和經驗規律的角度看,中國城鎮化的腳步都還遠未到停歇之時。
同時,就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對應關系而言,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也較低。按照錢納里的世界發展模型,一國的工業化率達到30%時,城鎮化率可以達到60%;工業化率達到40%時,城鎮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國的工業化率接近40%,但城鎮化率才51%。這種城鎮化與工業化水平的背離,表明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空間和必要性依然較大。
另外,管理層對于城鎮化高度重視,在指出“城鎮化是中國擴大內需最大潛力所在,是中國經濟增長持久的內生動力”之后,近期更是進一步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預計未來新型城鎮化將成為保持經濟增長、推動各項改革的戰略發展主線。
進一步來看,面對潛在經濟增速的下降,城鎮化步入加速推進階段有助于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驅動力。城鎮化在帶動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的同時,也帶來了消費需求的大幅增加,并提升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住房建設等投資需求。可以說,城鎮化過程貫穿投資和消費,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更重要的是,城鎮化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消化工業化的過剩產能、助推經濟完成從投資驅動到消費驅動的轉型。如果城鎮化率在今后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那么將近20年后才能達到70%。也就是說,城鎮化所帶來的投資、消費需求將為國內經濟未來10-20年的發展提供驅動力,并促進經濟轉型的平穩過渡。
傳統+綠色+智慧 新老產業共振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關于“新型城鎮化”的討論日益升溫。這也就意味著,在延續了此前十年的發展方向的同時,城鎮化正在綻放出新的亮點,相關產業鏈也將新老共振、全面受益。
首先,公共設施建設將會持續加速,以適應城鎮化的發展。隨著城市人口的膨脹以及人民對城市生活要求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醫療設施、排水系統等基礎建設未來將會持續進行。其中,一線城市的人口增速遠高于二三線城市,因此軌道交通的需求尤為迫切,對投資的拉動也最為明顯。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國的城鎮化持續推進,那么軌道交通的投資在“十二五”之后將有著進一步擴張的可能。
其次,“小城鎮化”的推進有助于傳統基建投資和消費升級。此前的城鎮化主要立足于大中城市,導致大、中城市與縣城、鄉鎮發展不平衡,因此近些年的新型城鎮化開始向小城鎮傾斜。小城鎮基礎設施發展尚不成熟,政府預計會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改善農田水利、房地產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保障社會民生、鼓勵企業投資。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將顯著提速,進而刺激消費產業的發展。
再次,新興發展模式催生新興產業。“新型城鎮化”不再是盲目開展“鐵公雞”,而是更為環保、更為智慧的城鎮化,為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搭好平臺。具體來看,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遷,家電、汽車、家具等耐用消費品銷量提速,燃氣、服裝、傳媒、日化等消費量也會同步上升;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舊式城鎮化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綠色城鎮化將令綠色節能照明、城市污水處理、節能建筑建材等環保產業受到拉動;城鎮化加速還將帶動信息化建設的加速,智慧城鎮化將逐步取代粗放城鎮化,因此智能交通、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醫療信息化以及安防等產業都將獲得快速發展。
總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不僅會令地方政府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天然氣管網、城市排水系統等方面的投資加大,也將使得綠色節能照明、城市污水處理、節能建材、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顯著受益,并提升三四線城市的基建和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