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成德綿三地互動,發生了一件極具象征意味的事件。
這年5月24日,在成都18米地下、天府廣場深處,一條鋼鐵巨龍沿著未來成都地鐵的奔馳方向,向北豪邁掘進。巨龍的名字俗稱“盾構機”、大名“創新號”,其300噸的龐大身軀,大件多由德陽二重打造。
如果說,德陽跟著“盾構機”走進了成都,兩年后,“第二繞城高速”則把成都帶進了德陽。2009年10月,成都第二繞城首次公開亮相,這條高速的最北端就是德陽的廣漢。
作為加強合作的積極回應,德陽在災后重建項目帶動下,修建了兩條免費快速通道——旌江大道和天星大道,分別與成青快速通道和北新干線對接。
期盼已久的區域合作,以道路建設為紐帶,不易察覺地進行著。從路開始,這也是廣州和佛山實現同城化的經驗之談。
2009年底,成德綿三市召開首次規劃合作聯席會,三方正式簽署《成都德陽綿陽規劃合作框架協議》,達成“區域融合、交通一體、設施共享、產業互補、環境齊治”的共識。
民間視野中的城市群崛起,更傾向于同城化,尤其是出行與居住的同城化。在去年3月的全省運管工作會議上,“干線客運公交化”概念受到熱捧,而追求“快速化”目標的試點,選擇的正是成德綿。
廣漢三水鎮的百姓,歡欣鼓舞。未來要去鹽市口購物,再不必大費周章坐車到昭覺寺轉車,“半小時交通圈”不僅聽得到,還坐得到。
綿陽市民雷平,也重新計量著綿陽到成都的時空距離。隨著今年5月成綿復線通車,成綿通車時間從1.5小時變成1個小時。而一旦明年成綿樂客運專線投入使用,計量單位直接變成分鐘。
交通突破下,最核心的內容仍是實現產業協同乃至一體化發展。成德工業園的引人注目,正是由于成德綿高速復線對彭州、什邡、綿竹、綿陽等地的串聯效應,有望形成一條新的產業集聚帶。
正融入全球IT產業核心版圖的四川電子信息產業更是典型案例:到“十二五”末沖刺萬億元產業的壯志雄心,正來自成德綿集群式的產業分布圖。
在成都、綿陽兩大國家級高新區牽引下,成德綿IT產業帶蓬勃興起,并在2008年以來的世界IT產業“西進”浪潮中成為首選之地。一向以裝備制造業見長的德陽,去年6月舉辦面向臺商的電子產業投資說明會,現場簽約30億元。
毋庸置疑,成德綿地區已經成為四川乃至長江上游先進制造業的一面旗幟。
日漸“模糊”的接壤邊界
去年3月,旌江快速干線動工,起點在德陽廣漢市三水鎮,向北終止于廣漢與青白江區交界處的三城村。
算上這條路,廣漢到青白江的路多達四五條。廣漢人調侃:青白江區傾力打造的鳳凰湖,相當于是廣漢經開區的后花園,“最近距離僅2.8公里。”
按照城市群的理論,在中心城市之間,必然分布著若干中小城市。一如串起全省9個“十強縣”的成德綿走廊。而成德接壤處的廣漢與青白江,幾乎就要實現連片發展,形成“共振區”。
2005年,廣漢經開區的面積只有8平方公里,2009年擴充至13平方公里,如今規劃面積達到28.78平方公里。這意味,廣漢經開區的產業布局,一步步貼近青白江主城區。
這讓青白江區委書記廖仁松生出一個大膽想法,“青白江、新都和廣漢,三地聯手定位成德綿發展帶的次級中心區域。”新都、青白江,蟬聯全省“十強縣”,廣漢的目標亦是重返“十強縣”。2011年,三地經濟總量達到860.9億元,如果聯手,則是一個具有顯著優勢的發展區域。
“跨界合作”,其實在“5·12”震后已然展開。廣漢經開區被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列為7個擴大面積的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之一,在做面積調整時,與青白江的相關規劃做了對接。
而不久前,新都也已與青白江達成協議,青白江的集裝箱中心站無縫對接新都公路港,實現公鐵聯運,并與龍泉汽車產業、德陽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形成互補與共進。
行政邊界模糊、共享要素保障也已現端倪。廣漢經開區大部分的自來水,都由青白江水廠供給。“開始還是偷偷摸摸的。”廣漢經開區管委會企業管理服務部部長劉小平回憶,由于經開區距離廣漢城區較遠,鄉鎮的水壓不足時常斷水,就偷偷改用青白江供水。“后來政府研究,從廣漢水廠鋪設管道過來,既不經濟也不實惠,而青白江水廠樂意承擔經開區內的管道設施投入,干脆就將‘既成事實’擴大。”
2010年4月,成都、德陽、綿陽等8市簽署《成都經濟區勞動保障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成德綿合作更向醫保、社保、勞動就業等民生領域延伸。但在信息系統建設、政策標準、執行流程等方面,涉及建立新的機構和人員,仍需要更高層次的政府協調。 這也正是未來成德綿同城化的著力點。
4
指引未來的頂層設計
呼之欲出,又琵琶遮面,這用來形容《成德綿區域合作總體規劃》最適合不過。
今年6月,這份事關成德綿城市群未來的頂層設計,終于正式通過三地部門的聯合審查,盡管中間經歷了一年多時間的紛擾磨合,但總算有望進入省級部門審定的一環。
哪知再生變數。由于這個總體規劃起草時,天府新區規劃尚未出臺,銜接考慮不足,因此。作為“興川大計”一號工程的天府新區規劃出爐,使成德綿區域合作總規面臨新的調整。
但戴賓認為,“天府新區的崛起有條件、也有必要為德陽和綿陽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高端服務”,進一步優化《成德綿區域合作總體規劃》,勢在必行。
在成都市規劃局總規劃師趙鋼眼中,這一調整周期不會太長:三地規劃部門已積累了“博弈”的經驗,再次聯手操刀會更加順暢。
為了盡快找到博弈的平衡點,整個規劃過程一直堅持求同存異原則。“有些當前看來很急迫的問題,經歷一段發展期后,隨著環境、階段的變化,或許就不是一個問題了。”趙鋼說,整體規劃、循序漸進、先易后難、重點突破,這些辦法將一個個目前看似尖銳的問題暫時粗線條化解決,最終將合作構想趨向于文本化。
此外,明確的區域合作定位也將加快調整進程。按照6月份的規劃方案,成德綿區域的發展目標,是共同構筑世界級旅游休閑目的地、打造國家級戰略產業基地、構建內陸領先的多中心都市連綿區、合作形成西部科學發展示范區。
一手牽成都,一手牽綿陽,地處中間的德陽,是成德綿聯動發展的關鍵區域,上述規劃中,確立了成德協作區和綿德協作區作為主要空間載體推動跨界空間合作。
德陽正在習慣和適應這個角色。2011年10月,德陽市領導率隊北上南下,廣發“英雄帖”,為城市跨越發展尋找“規劃師”。最終,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5家國內頂級設計單位接下邀請函,對德陽城市新區進行設計。
成德綿經濟帶多中心城市群,迎面而來。 ( 曲詠梅/制圖 記者 張守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