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城市格局大“變身”,意在為蘇州“第二個率先”注入新動力(310328,基金吧)。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表示,這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對于做大做強蘇州中心城區,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加快城市現代化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借力區劃調整,中心城市龍頭舞起來
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三區合并為姑蘇區;吳江撤市設區,使蘇州中心城區面積擴大至291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升至325.4萬,大部分經濟社會指標在全域比重超過50%。此輪區劃調整為蘇州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中心城市“一核四城”發展新定位落下關鍵棋子。
“姑蘇區將著力發展為歷史文化保護示范區、高端服務經濟集聚區、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區、和諧社會建設樣板區,從而實現城市之核的引領作用”。蘇州市委副書記、姑蘇區委書記陳振一說,三區合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要優化配置先進生產要素,使這個城市內核更具集聚輻射功能。“未來,姑蘇區在產業發展上將以服務業為主導,以商貿商務、文化、旅游、科技四大產業為主體。我們正著手把分布在平江、滄浪、金閶的觀前、南門、石路三個商圈進行統一規劃,消除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同質化現象,打造一個錯位發展、輻射能力更強的古城商圈。”
“融入蘇州,借助城市功能提升,實現從以制造為主的縣域經濟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經濟轉型,是吳江發展的必然選擇。”蘇州市副市長、吳江區委書記徐明說,現代經濟所需的人才、技術、金融、信息等發展要素向城市集聚已成一種趨勢,吳江融入蘇州后,在人才、資本引進上,將擁有更多籌碼。“以前我們到北京攬才,總要為怎么介紹吳江的地理位置糾結,現在多響亮,只要報天堂蘇州就行!”
區劃調整后怎么干?記者注意到,蘇州人其實早就悄悄動手布局了。建設中的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已把吳江納入到整個蘇州的軌道交通體系,這將把吳江和蘇州中心城區的距離壓縮為幾分鐘車程。目前,吳江正力爭將上海軌交17號線延伸到臨滬的汾湖開發區,實現蘇州中心城市與上海的無縫對接。臨近上海的汾湖板塊則瞄著“虹橋副中心、蘇州橋頭堡”的定位,呼應上海產業布局,全面對接虹橋的服務貿易、科技貿易配套。臨近太湖的濱湖新城與吳中區臨湖地區實現了融合互動,合力向著“21世紀蘇州城市發展新亮點”攀升,打造一個總部經濟、旅游休閑、商務商貿的高地……在新一輪時空轉換中,吳江的產業即將迎來新的嬗變。
“在城市化發展的關鍵階段,如何營造一個新的平臺、新的市場、新的空間主體,來發揮城市對生產要素的集聚功能?區劃調整往往是一個有效措施。”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徐康寧教授說,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城市,蘇州通過區劃調整,進一步提升城市對生產要素的集聚功能,必將大大有利于把蘇州塑造為長三角地區中心城市。
深度重組“民生資源”,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10月21日下午,剛剛走馬上任的陳振一就帶著姑蘇區住建部門實地查看全區改廁工程,召開現場推進會,要求古城區現有的兩萬多只馬桶80%年內確保得到解決。作為姑蘇區籌備過程中召開的第一個實質性的推進會,此次會議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是姑蘇區黨委政府的首要任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區劃調整還處于過渡階段,各項工作千頭萬緒,但民生話題已成重中之重。10月19日,姑蘇區區委第一次常委會就明確了16項實事工程、重點工程的責任人,確保實事工程的連貫性。虎丘地區綜合改造、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天賜莊片區保護與利用、“兩河一江”環境綜合整治、漁家村村莊整治與利用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都由專人繼續負責認領,全力以赴加快推進。
“改善民生大有可為,民生是政府的首要工作。”姑蘇區委副書記、區政府籌備組組長翟曉聲說,合并后的姑蘇區可以說是各種城市形態的結合,既有14平方公里的古城區,也有環線以內的老城區,局部區域還保留少量農村,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有些老百姓的生活居住和環境條件還比較艱苦,這些都預示著姑蘇區改善民生的擔子很重。“以前三區各自為政、各求所需、各謀所利,現在可以統籌考慮。我們設想把原來三區的各種資源如少年宮、老年大學、殘疾人康復設施都利用起來,更加合理資源分配,提升服務能級,更好更直接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各種需求。”
吳江交通部門介紹,從今年12月1日起,在吳江發往蘇州的班車線上,將首批投放32輛低踏板、大容量公交車,縮短班次間隔,票價采用公交標準。此舉意味著吳江與蘇州兩地的交通將以城市公交的形式開通。吳江區區長梁一波認為,促進公共服務與蘇州一體化,讓吳江百姓共享蘇州中心城市的優質醫療、教育、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公共資源及發展成果,必將對吳江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行政管理,進一步激活發展“潛能”
走進山塘歷史文化街區,登閶門、游山塘、逛虎丘,可盡情領略蘇州古城之美。這個深受外地游客青睞的旅游方案,在過去卻難成現實。“一條7里長的山塘街牽扯到平江、金閶兩個區,因為行政分割,直接限制了景區更大范圍、更大手筆的保護性修復”,全程參與山塘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修復工程的金閶區政協調研員平龍根說,行政區劃分割不僅影響了蘇州古城整體的保護和管理,也使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如今,這一格局正在打破。“三區合并成立姑蘇區,由三個攤子變成一個攤子,便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陳振一說,姑蘇區成立的同時,“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也已正式掛牌,這就從行政體制和管理機制上完善了對蘇州古城的整體保護,有利于對古城的歷史文化古跡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保護、統一管理和統一開發,必將極大地提高蘇州文化旅游名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蘇州市委市政府給吳江區的發展新定位之一是“開放創新新高地”,意在通過機制體制創新,更大程度激活發展“潛能”。2010年,吳江在全省率先把行政服務中心由政府派出機構調整為政府工作部門,并正式更名為吳江市行政服務局,通過行政服務改革,實現審批時間比原來壓縮了30%。“吳江設區后,企業今后的項目申報、政府的審批權限、服務效能完全不受影響。”徐明表示,吳江要把強化服務放在部門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更高的標準、更快的效率和更加主動的作為,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優質的環境。
“蘇州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行政管理現代化是題中之義。”作為蘇州市政府專家顧問團的資深專家,蘇州大學博導、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方世南對這次行政區劃調整有著獨到看法。他說,這對于蘇州中心城市來說不僅意味著城市能級的大提升,也是行政管理體制上的改革創新,必將進一步助推社會發展向著“小政府、大社會”的方向轉變,是一次行政資源重組推動政府職能深度轉型的巨大契機,為未來的公民社會建設打下了關鍵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