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來的十年,我國城鎮化進程持續快速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
10年來,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城市化率顯著提高。2011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6.91億,城鎮化率達到51.27%,較2002年提高12.26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1.89億人,除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幾個國家以外,我國增加的城鎮常住人口規模超過了其他每個國家的人口總量。城鎮常住人口的增加,一方面大大擴展了城市市場需求規模,2011年與2002年相比,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4萬多億元增長到15.9萬億元,增長了近3倍,其中既有城鎮居民收入提高的因素,也有城鎮常住人口總量擴大的因素。這就為制造業、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城鎮常住人口的增加,也為城鎮制造業、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供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城鎮就業人員達到3.59億人,比2002年增加了1.07億人,增長了43%。
10年來,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城市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戶籍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2002年以來,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6萬平方公里左右,擴大到4萬多平方公里,擴大了50%以上。到2011年底,全國共有657個設市城市,建制鎮增加至19683個。全國有30個城市的常住人口超過800萬人,其中13個城市超過1000萬人。初步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骨干、小城鎮為基礎的多層次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教育、衛生、基本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持續較快發展,覆蓋范圍不斷擴大。2002年至2010年,城市千人衛生技術人員由5.15人增加到7.6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由196萬張增加到207萬張。全國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由9400萬人增加到2206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由11128萬人增加到28392萬人。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29.5%增加到38.62%,城市人均擁有公園綠地面積由7.73平方米增加到11.18平方米。到2011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2.6%,提高42.6個百分點。地級及以下城市放開了戶籍管理,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大城市,在農民工勞動條件,保障生產安全,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放開義務教育、保障房等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隨著城市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提高,城鎮戶籍制度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阻礙城鎮化發展的制度藩籬逐步打破。
城鎮化與工業化關系更加密切,制造業、服務業與城鎮發展相互促進。2002年以來,農村鄉鎮企業離土不離鄉的發展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制造業、服務業日益向城鎮集中,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到2010年,地級以上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56%。縣域經濟也出現非農產業日益向城鎮集中的趨勢。這一發展為城鎮就業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持,為人口和勞動力持續向城鎮轉移提供了重要條件。人力資源的集中、城鎮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又為制造業、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施、勞動力供給、市場需求等重要條件。
隨著城鎮規模擴大、水平提高,城鎮居民住行水平不斷改善,以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活動持續推進。2002年至2011年,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汽車保有量由不足1輛增加到18.6輛,人均住房面積由24.5平方米增加到31.6平方米(住戶調查數據,不包括集體戶,建筑面積)。消費結構升級持續擴大了汽車、住房市場,帶動了汽車工業、房地產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廣泛的關聯產業發展,進而有力地加快了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活動,也不斷擴大了對城市住房、交通及其他配套基礎設施、市場環境的要求,推動著城市建設發展,加快了城鎮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