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于深夜進行的洗路,可以在盡量避免干擾到行人的同時,沖刷塵埃,清潔城市,確屬必要。但洗路洗到“狗舔般干凈”,就不只是用詞不雅的問題,更超越了人們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理解,而隱含著對一線環衛工勞動的輕蔑。凡事皆有“度”,過了,就會變味了。
辛勤洗路的,是那些遮頭垢面、穿梭于大街小巷,有時還要披星戴月的“城市美容師”,而不是標準制定者。要求干凈沒錯,但如果標準超越了常識,就成了管理者的問題,就有病態苛求之嫌。當辛苦并非為了實用,而墮入吹毛求疵,當“臟了我一個”換來的不是行人的潔凈和舒爽,而僅僅為了滿足領導的突發奇想、鮮亮政績,再生動的詞語,再“生猛”的干勁,恐怕也只能招來如潮惡評。
“狗舔般干凈”尺度何以令人驚詫地問世?一是受惑于“獎”。如新聞中所披露的,獎品是“一臺價值幾十萬元的沖洗車”,這個尚可劃在“事業心強”的范疇;第二內驅力,大概就源于武漢洗路搞“大排名”了——干出彩了就有加分,排名靠前,自然榮耀多多,上級激賞幾率也大增。可見,摒棄了民意打分環節的政績考核機制,才是導致把環衛工當“狗”般驅使的罪魁禍首。只要領導愉悅,何懼馬屁聲聲,反正活是一線工人干的。這大概就是“狗舔標準”發明者的內心衷曲吧。
“狗舔般干凈”是一個諂上壓下的“馬屁詞”,它更像是“狗戴嚼子——胡勒”,完全忘記了我黨一直倡導的實事求是、一起從實際出發的工作準則。如此汲汲營營,只能讓人為之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