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濟南5位市民因吃了同一菜攤上的韭菜相繼有機磷中毒,他們想對韭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咨詢后得知費用約5000元,而購買這捆韭菜只花了2元錢。而如果想知道一個花5分錢購買的紐扣的質量是否過關,也需付百元檢測費……強烈的數字反差背后,是長期以來消費者對檢測費猛于虎的嘖有煩言。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面對居高不下的檢測費,檢測機構也叫苦不迭。濟南市質監局工作人員就表示,所有檢測項目的收費都是經過物價部門嚴格審核的。目前的檢測收費標準,在很多消費者看來已是“天價”,但對于檢測部門來說,隨著物價的不斷攀升,“有時甚至無法承擔現在的成本”。
從這個角度而言,高價檢測費已經成為一只難以逾越的“攔路虎”,截斷了普通消費者的送檢之路,也間接否定了他們的正當消費權益。有問卷調查顯示:過半網友因檢測費用高昂而選擇放棄檢測維權。而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問題食品企業有恃無恐,繼續擾亂市場秩序。也因此,如何跨過高額檢測這個維權門檻已經不能忽視。
其一,作為關乎民生維權的檢測,不應過分強調“成本核算”。因為目前的檢測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導,不少檢測部門享受著財政撥款,沒理由讓消費者承擔所有的檢測費用。不妨將檢測費降至合理區間,既防止盲目檢測,又鼓勵消費者積極維權。而且,檢測機構在受理消費投訴檢測時,盡量舍棄一些不必要的檢測項目,以減輕消費者負擔。
其二,可以借鑒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在大多數維權案例中,囿于專業技術知識的難以掌握,且往往勢單力薄,難以承受巨額的檢測費用,普通消費者在權益受損后完全處于劣勢。如果機械地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實際上給消費者設置了一個高高的坎兒,遠不如讓經營者提供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證據更合理,也更便于操作。
其三,相關職能部門不能坐等消費者自己去檢測維權,而應加強抽查查處力度,讓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不法商家不敢輕舉妄動,從源頭上杜絕消費者維權從最初的義憤填膺,到最后的“默默無語兩眼淚”式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