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載車輛長期通行令武漢市的橋梁“健康”狀況堪憂。綜合經濟和人力成本等原因,以限高架限制大型重載車輛過橋成為目前可行的手段,也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理解與支持。目前,武漢中心城區的32架高架橋中,已有11座安裝了限高架。
關于限高架的高度,原本針對的是3米以上的重載車輛。以香港路立交橋為例,之前有一個適應過程,最近剛從實際限高4.5米降為3米。但不少非重載車還是頻頻“中招”,在城市交通本就繁忙的當下,帶來的壓力不能說小。 雖然沒有產生重大事故,但應當引起重視。
三環線內的32座高架橋、立交橋全部安裝限高架,以限制重型貨車通行,無疑是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信息。相關決策如何作出,以什么樣的方式向社會公布,實施過程中的細節問題,都很重要,不能輕視。一個公共決策,經常有磨合期的說法,這意味著很多不便需要慢慢調整,但這不能變成唯一的理由,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尤須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現代城市管理和服務區別于以往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人們對瑣碎、復雜的城市公共事務的標準在提高。以前,普通民眾和重大決策隔得很遠,也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即便發出了,也沒有多少效果。現在,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市民在城市中的主人地位,不斷凸顯,很多公共管理和服務的改變調整都會影響到他們,公共決策的后果和影響,不再是一種被動的承受狀態,而是一種評判標準,一種要求。
有的問題,市民和職能部門可能有共同的認識,有的問題卻未必。比如去年我市展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公交站牌更換,在對城市帶來的積極影響之外,我們也看到市民對細節缺憾表現出的疑惑。有的問題甚至還可能遭遇人們的反向理解。比如今年5月份以來,市中心城區居民不斷收到社區發放的“武漢市民地震應急疏散暨防空襲疏散告知卡”,盡管有部門后來作出解釋,發放卡片屬于常規人防知識宣傳,但確有不少市民因此產生了猜測和擔憂。
這些都是對公共管理和服務的提醒。什么問題顯得迫切,在決策議題中的位置往往容易變得靠前,什么問題顯得重要,相關行動可能會迅即開展起來,這表明職能部門對相關問題有清醒判斷。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要怕麻煩,要盡可能考慮的多一點,各項工作精細一點,這是應有的審慎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