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石油、鐵礦石、水泥、大豆、玉米等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海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進口竟然出現負增長,說明國內生產消費乏力,特別是工業企業出現了罕見不景氣狀態。
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292.9億美元,同比微增0.2%;出口增幅從7月的1%略微擴大至2.7%;進口增幅則從7月的4.7%下滑至-2.6%,為七個月來首次負增長,如果扣除今年1月(春節因素),則為2009年10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據9月11日《經濟參考報》)
全年僅剩下4個月時間,完成全年進出口實現10%增長的目標變得日益艱難。8月份中國進出口同比微增0.2%,說明內外需持續低迷狀況沒有絲毫起色。世界經濟整體仍在蕭條邊沿徘徊,歐債危機在持續發酵,金融危機陰影尚未完全消去,全球經濟增速動力嚴重不足,全球特別是各大經濟體消費仍然乏力。
從出口上看,8月從7月的1%略微擴大至2.7%,僅僅增加1.7個百分點,并不能說明出口形勢好轉。出口這駕馬車基本上停滯下來,對GDP的拉動一直處于負數狀態。
月份進出口貿易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進口竟然出現了自2009年10月以來的34個月(扣除今年1月春節因素)的首次負增長。在我國石油、鐵礦石、水泥、大豆、玉米等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海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進口竟然出現負增長,說明國內生產消費乏力,特別是工業企業出現了罕見不景氣狀態。
一方面,生產者對經濟前景的預期謹慎,對未來經濟走勢極度不樂觀,因此,不愿大力投入生產,導致投資收縮,原材料、能源進口自然下降。另一方面,國內消費者鑒于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對未來收入預期下降的憂慮,開始壓縮消費開支,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儲備安全保障。
這可能出現一個惡性循環。生產者不愿意投入更大力度生產,消費者不愿意增加消費開支,而反過來又使得生產者生產更加謹慎,最終將經濟推向萎靡狀態。
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除了穩定外貿的舉措盡快出臺外,要從源頭著手,即:從拉動內需和提振消費入手來拉動整個經濟復蘇。近期,發改委接連審批了城軌等交通項目投資額度高達近萬億元,這對拉動國內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將會發揮作用。但最根本還要從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和啟動消費入手。
鑒于通脹出現抬頭跡象,貨幣政策工具應該謹慎操作為上,而應該把拉動內需、啟動消費的宏觀政策手段放在財稅政策上。無論是財政補貼促消費,還是減稅降費刺激經濟,依照我國目前的財力狀況都能夠承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