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文體中心
核心提示
黔江地處武陵山腹地,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結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稱,是我市主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別致的民族風情,構成華彩無限的黔江民族風情生態旅游區。
黔江幅員面積2402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12個鎮、12個鄉。2011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54.13萬人,城鎮化率41%。以打造武陵山區中心城區為依托,以城市東進為突破口,以構建“4+1”相對集中居住體系建設為目標,黔江開創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城鎮化建設之路。
夢想起飛 中心城區日益崛起
如果驅車駛入黔江,寬闊的正陽大道上,車水馬龍;路邊居民小區里,歡聲笑語。站在黔江火車站廣場向北眺望,綠樹掩映的小山頭下彌漫著薄霧,如若站在大廈頂層望向酉陽山,兩邊高山聳立,中間峽谷幽長……正應了那句:峽江峽谷之城,清新清涼之都。
黔江的崛起并非一日天成。
黔江在1982年前還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城,城區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萬人。當年曾有官員視察黔江時留下了“當年走馬過黔江,燈火依稀廬舍光”的詩句,字里行間充滿著冷漠與荒涼,反映出當時黔江的落后和貧窮。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沐浴直轄的春風,黔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大做“城市”文章。特別是2000年黔江區成立后,響亮提出“山水園林、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理念,城市發展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新區剛成立,就編制了黔江區城鄉總體規劃(2000—2020年)。城市定位是“渝東南的中心城市,黔江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渝鄂湘黔四省市邊區的商貿重鎮,以卷煙特色資源型加工業和民族風情旅游為主的山水園林城市”。
2007年,重慶市委、市政府立足城鄉統籌,提出“一圈兩翼”戰略。黔江作為重慶渝東南“一翼”的中心,是武陵山區對外開放門戶和重慶東南重要門戶。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浪潮的大背景下,黔江城市空間迅速擴張,新城建設勢在必行。
“黔江,懷揣中心城區建設夢想,正日益崛起。”黔江區委書記楊宏偉對黔江的未來信心滿滿。據介紹,為盡早實現這一目標,黔江城鎮規劃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規劃編制經費投入逐年加大,城市規劃編制進程和水平不斷提升。相繼聘請中國城市規劃院、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德國戴水道、奧地利設計團隊等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參與黔江城市規劃設計,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基本結束,新城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各類規劃編制有序推進。鄉鎮規劃推進迅速,先后編制完成24個鎮(鄉)總體規劃、52個村規劃、20余項專業專項規劃,完成4個中心鎮總體規劃修編。
為了突出城市旅游特色,黔江區邀請德國戴水道公司編制了《黔江城市峽谷5A級旅游區修詳規劃》,并計劃投資10億元打造高品質的峽谷公園。黔江區在旅游城市打造上投入巨資,建成了萬米河濱綠色走廊,完成了黔江城區新華大道、迎賓大道整治,完成峽谷公園一期工程,在官渡峽新增豪華游船兩艘,動工建設官渡峽景區通達公路和上下旅游碼頭,“城在峽中,峽在城中,城在江邊”的黔江旅游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2008年9月,作為黔江區政府的派出機構,黔江區新城管委會應運而生,負責新城規劃和建設管理工作。2009年3月,重慶市政府批準《黔江區城鄉總體規劃(2009-2030年)》,將黔江中心城區規劃為老城區、正陽、舟白、青杠“一城四組團”結構。
2009年12月,黔江區委二屆七次全委會確定城市東進戰略為“三大戰略”之一,繪就了黔江新城發展藍圖。老城區東部,酉陽山以東,以火車站為核心的正陽組團和以舟白機場為核心的舟白組團成為黔江城市東進戰略布局的要地。
按照“兩年現雛形,五年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的步驟,黔江區以高效的市場運作能力,積極籌備新城建設所需資金,全力推進新城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土地整理、儲備開發,努力將黔江新城打造成渝東南及毗鄰區域以商貿物流、職業教育、旅游休閑服務、片區職能服務、居住為重點的公共服務中心,以工業為承載的產業集聚中心以及黔江的行政中心、交通文化樞紐。自此,黔江由60年前的一座西南邊陲小城迅速向渝東南區域性中心城市闊步邁進。
截至2012年1月,黔江新城累計完成投資60.4億元,城市東進戰略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黔江新城建成區已達約7平方公里,新城人口達到4萬人,整個城區城市人口和建成區面積分別達到20萬人、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1%。路網骨架初具雛形,經貿職業學院與旅游職業學院間、正陽舟白組團結合部、火車站三大區域城市形象初步顯現。
楊宏偉介紹,未來,黔江將嚴格執行新一輪城鄉總體規劃及其配套規劃,深入推進“城市東進”戰略,加大舟白、正陽、青杠、馮家等組團建設力度,加快中心城區東進南擴速度。力爭到2016年,中心城區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3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2%。
曹家河農民新村
構建“4個1” 城市長大農村變美
2011年9月,黔江區委二屆十次全委會提出構建“4個1”相對集中居住體系:在全區著力打造1個中心城區、10個重點集鎮、100個農民新村、1000個特色院落,實施移民搬遷3萬人,推動農村貧困人口相對集中居住。
在中心城區建設上,未來5年黔城將更大更美:實現“中心城區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38萬人”的“雙38”目標;將新增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18萬人,改造危舊房30萬平方米,開發商品房500萬平方米,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100萬平方米以上;構建“四縱四橫”的城市骨架,城市范圍東擴展至阿蓬江,南擴展至馮家和水田,西擴展至冊山,北擴展至中塘;把黔江建設成“峽谷峽江之城、清新清涼之都”,力爭成為重慶市內品質最優、舒適度最強、幸福指數最高的宜居城市之一,吸引重慶主城、湖北、湖南等周邊人口落戶黔江。
在新城開發建設方面,黔江區集中打造職教園片區等四大區域,重點實施新城重大項目,推動正陽大道路面工程建設,新城污水處理廠、規劃展覽館、正陽中學、行政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在老城建設方面,瞄準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的“五城同創”目標,開展以“市政設施、市容秩序、戶外廣告、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園林綠化、核心商圈”為重點的提升城市形象活動,改造油化城市道路40萬平方米,整治臨街建筑立面30萬平方米,栽植胸徑30厘米以上大樹近萬株,新華大道、迎賓大道、正舟大道全面上檔升級,新華大道榮膺重慶最美大道。
“一是高水平規劃品質之城,二是高標準建設精品城市,三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要件,四是著力增強產業支撐,五是努力提高城市經營管理水平,六是切實加快人口集聚步伐。”黔江區相關負責人為黔江新城劃定路線圖:未來5年,黔江區將以城市更大更美為統攬,以擴大城市面積、完善城市功能、強化產業支撐、提升城市品質、集聚城市人口為重點,突出黔江新城生態、低碳、休閑、宜居特色,努力把黔江建設成為高品質、綜合型區域性中心城市。
如今,在構建“4+1”相對集中居住體系過程中,黔江已用卓有成效的實踐證明了這一路徑的可持續性——
為確保“4個1”相對集中居住體系建設如期實現,區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參與,調動社會投資,加強宣傳引導,帶動廣大村民自愿主動參與到建設之中。
在建設過程中,區委、區政府充分考慮各集鎮區位、產業發展、歷史文脈等因素,確定將濯水、石會、馬喇、阿蓬江等10個集鎮進行重點打造,進行科學定位,決定以生態扶貧移民為重點,規劃布局了一批保障性住房,推進農民向重點集鎮集中,形成重點集鎮和周邊鎮鄉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的新格局。
據黔江區城鄉建委統計,截至8月底,黔江區已啟動集鎮建設項目39個,完工7個,完成投資11685萬元;啟動53個農民新村建設,完成投資21471萬元;啟動158個特色院落改造,完成投資3500萬元。 文/龐凡 游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