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通樞紐不可簡單復制
時間:2012-09-11 15:25:50
來源:東方早報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大城市出現了以高鐵、航空為代表的快速立體交通模式。
同時,作為國民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內交通運輸業也面臨著轉變發展方式的挑戰,即從單純數量上的增長向優化綜合運輸結構、提高綜合運輸效率方向轉變。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城市競相規劃和興建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的分類
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綜合運輸網絡的核心節點,能為旅客和貨物運輸提供多種運輸方式的換乘和中轉,具有運輸組織與管理、中轉換乘換裝、裝卸儲存、多式聯運、信息流通和輔助服務等多種功能。按綜合交通樞紐的服務區域可將其劃分為國際級、國家級、區域級和地區級等不同級別。
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應該具有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1)交通換乘型:銜接城市對內對外交通和旅客貨物中轉的核心城市基礎設施,如上海南站;(2)產業載體型:依托交通樞紐布置物流、加工等產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如廣州白云機場;(3)發展平臺型:通過交通樞紐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空間載體,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如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自2009年以來,上海市依托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大膽探索,規劃和建設了虹橋商務區,是第三種發展模式的成功實踐。這類商務區可被稱為交通樞紐型商務區。
所謂交通樞紐型商務區,是因多種交通方式交叉聚集引起地區經濟要素的變化,從而催生出對商業、商務以及商住的強烈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在該綜合交通樞紐周邊形成的綜合性的商業、商務中心或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交通樞紐型商務區與傳統的中央商務區CBD有著顯著的區別:CBD是在原有城市中心區的基礎上自發形成,具有地區最高的開發強度、最高地價和最高建筑高度,是城市的經濟重心;而交通樞紐型商務區一般在區位上與城市原中心區分離,憑借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成為城市可達性的中心。
審慎發展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綜合交通樞紐型商務區對城市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是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這種影響體現在四個方面:(1)城市向多中心多核發展。交通樞紐型商務區是發展城市副中心的途徑之一,城市空間布局可借此由單核轉向多核。(2)改善城市職住空間分布。經濟集聚效益往往以職住分離為代價,而在交通樞紐型商務區對外的交通通道周邊比較容易形成職住平衡,并能推動公交導向型的城市發展模式(TOD)。(3)擴大都市圈范圍。交通樞紐型商務區匯集了多種高速交通方式,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通過交通方式的換乘到達更遠的地方,一小時都市圈范圍因此擴大,異地通勤的現象會越來越多。(4)催生城市群中央商務區。核心城市的交通樞紐型商務區,將逐步轉型為城市群的中心商務區,從而實現核心城市對城市群的輻射作用,形成城市連綿帶和城市群中央商務區。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設想出于虹橋機場規劃調整和高鐵上海車站選址兩個契機:2005年虹橋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將1993年規劃的1700m間距的遠距離跑道改為365m間距的近距離跑道,節省了約8平方公里的土地,為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將原選址七寶的高鐵上海車站移到虹橋地區,大為降低了交通線路和站場對上海中心城與西部聯系的阻隔。
而總面積約86平方公里的上海虹橋商務區的提出是基于另外兩點戰略性思考:分流上海市東部中心城區越來越大的商務和交通壓力;將虹橋商務區作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國際平臺和實體空間之一。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虹橋商務區的建設,充分體現了交通樞紐和商務區功能集聚的整合作用:初期以交通樞紐為發展主體,通過樞紐對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吸引,增加商務區的投資潛力;在商務區建設步入正軌后,以商務區優越的投資和產業環境吸引優質企業進駐,為樞紐帶來更大的客流、物流,充分發揮樞紐的承載力。
當前,不少城市對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虹橋商務區的開發建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進行效仿。
效仿建設大型交通樞紐,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應審慎發展大型交通樞紐,不能貪大(規模大)求全(換乘模式多);應注意多種交通樞紐和城市功能的協調發展;應科學論證和選擇交通樞紐型商務區內的主導產業。
與此同時,也應進一步做好重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策劃和規劃,并積極謀求現有交通基礎設施功能復合化與優化,將其作為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