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39個非漢字書寫的新興字母詞被收入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遭到100多位學者聯合簽名向有關部門舉報,認為字母詞不可入選詞典。這239個詞匯中,包括CPI、PM2.5等常用詞匯。事實上,《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含字母詞匯在之前的版本就已出現,但這次收錄較多,故而引來爭議。
這100多名學者反對收錄字母詞貌似有些道理:為了規范漢語語言,防止漢語在舶來詞的“入侵”下被逐步“拉丁化”。但這樣的質疑卻沒有考慮到詞典這一工具書的功能和性質:信息查詢,方便快捷。《現代漢語詞典》的相關負責人亦對媒體表示“現在百姓都在用這些……但有些人不知道這個是什么意思,‘現漢’是為了大家查找的方便,選擇了兩百多條,來逐條釋義……”另外,現代漢語詞典擁有近七萬詞匯,增加進來的200多個字母詞,占比僅千分之三,這些詞匯中有不少是新近出現,業界還沒有統一的“漢字翻譯”。
事實上,之所以這些詞匯被長期用“字母”而非漢字表述,與這些詞匯翻譯成漢語時,在表述上因其語音、縮寫形式和學科背景,難以被全部用漢語表述不無關系。在早期舶來詞進入中國時,普遍采用漢語音譯或是意譯的方式,用漢字取代原本的外語詞匯,如咖啡、沙發等。但部分詞匯因種種原因,這一翻譯環節或被省略,或難以找到合適的中文詞語替代,或原意較為復雜難以表述,只得保持其“字母體”至今。因此,所有字母詞都“一棍子打死”并不妥當,我們應多一些文化包容,少一些文化自卑,不要固步自封,閉門造車。
以人們常用的已成正式醫學用詞的字母詞“X射線”為例,如果不用字母,那么漢語表述應如下:波長介于紫外線和原子核能級躍遷蛻變時釋放出的射線間的電磁輻射,且不論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們,是否都精通物理學,或是有工夫聽完醫生解釋何為波長,單說語言學的專家們,是否每個人都能聽懂這由30個漢字、多個物理學名詞組成的詞匯?
規范舶來的字母詞,既要考慮到漢語的傳承,也應顧及到語言的簡潔性和易懂性,便于百姓使用。語言是為信息傳播而存在的,對于可以替代的字母詞,相關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規范措施,有序改進,如將“MBA”逐漸統一成“工商管理碩士”,但若將所有字母詞不顧其翻譯性質和形成原因而強行全部用漢字表述,那將會出現如下的場景:相關專家解讀在空中飄浮的直徑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的危害。不知這樣的表達,是否就達到了規范語言,促進漢語傳播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