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城市群的發展,成為帶動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重要拉力。2007年年底,國務院批準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探索符合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要求的城市群發展新模式。
為更好借鑒國際上城市群建設的先進經驗,湖南省邀請了來自歐美、東南亞等地區的數十位環保專家,以及100多位國內專家出席“城市群發展模式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城市群發展模式選擇、經濟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等議題展開探討。
專家們攜真知灼見而來。瑞典歐洲企業網主管桑德姆·克莉絲蒂娜在會上分享了斯德哥爾摩城市群發展經驗。她也認為,這個被譽為“最干凈的首都”的城市,在環保領域建立起了一個非常高效的溝通機制。關于環保、城市規劃問題,公民、移民、政府部門、專家都必須參與。
丹麥城市建設設計專家簡·克里斯安森則提出,隨著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城市交通規劃將對城市環境帶來直接影響,高效、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網絡至關重要。據介紹,哥本哈根開車上班的人不到20%,有40%的公眾騎自行車。他介紹說:“政府部門正在完善地鐵等交通建設,希望能讓100%的公眾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車等無污染交通方式。”
更多專家關注著中國的城市群建設如何突破傳統行政區劃限制,以及如何發揮市場、民間的內生力量。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薛鳳旋教授致力于北美、歐盟城市群發展。他認為,一個超政府組織或機構在歐洲城市群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機構能在區域公平、保護環境等公共事務的協調層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有些地區在推進城市群建設時,熱衷把更多周邊城市納入圈中。而對于區域間如何調整、優化資源的運行效率等更關鍵的問題,推行力度顯然還不夠?!泵乐尥顿Y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鄒剛,直言城市群建設應更著力提高公共行政資源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