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在柴達木盆地的戈壁上,公路網絡連接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四個工業園區和主要礦產資源地,并實現了與青藏鐵路的銜接。”青海省交通廳廳長楊伯讓說,進入“十二五”,交通部門則將柴達木盆地公路交通建設的重點放在高等級公路建設,2011年,就有8條總投資超過160億元的高速公路同時開建。
據介紹,截至目前,柴達木盆地3000多公里的“資源路”,已經有近800公里達到了高等級公路標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盆地內豐富的鉀鹽、石油、石棉、有色金屬等資源開發的物流運輸七成以上依靠公路運輸。
總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的柴達木盆地因礦產資源富集而享有“聚寶盆”之稱,盆地內多種優質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然而受交通運輸“瓶頸”等因素制約,一直以來,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產業優勢。
“2005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成立以來,交通部門調整思路,開始把高等級公路建設的重點放在對青海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支撐帶動作用的柴達木地區,著力構建高速化資源路。”楊伯讓說,尤其是2011年底以來通車的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不僅把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以西寧為中心的青海東部城市群串起,而且將蘭州、西寧、格爾木經濟區串成一線,形成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對外運輸的大通道。
隨著高等級公路的快速增加和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青藏工業園、千萬噸煤炭開發和煤化工項目、200萬噸鋼鐵、百萬噸煉油、百萬噸鉀肥、百萬噸堿、百萬噸焦化廠等一大批項目相繼在柴達木盆地建成投產,盆地內豐富的鉀鹽、石油天然氣、石棉、有色金屬等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據了解,“十一五”以來,柴達木盆地已經逐步形成了鹽湖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和冶煉、石油天然氣化工、煤化工等六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工業增加值持續保持15%以上的增速,2011年,這一地區的工業增加值占青海全省工業增加值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