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問題是,就連簡單的大學報到都需借助外力禁止家長陪同,這對學子獨立精神的培養(yǎng),是否還是顯得太晚了?
事實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除了余溫不減的送學潮以外,家長溺愛孩子,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的例子依然不少。高考校園填報志愿咨詢會場,見過不少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手捧大疊資料殷殷詢問、低頭猛記,考生則在一邊無所事事看著手機;有的學生填報志愿前甚至連專業(yè)介紹、前3年分數(shù)線的資料都沒翻過,全由家長做主……
如此事事代勞,無怪乎學子考進大學后,也有種種怪事便屬理所當然:一周穿下來的內(nèi)衣外褲,全部打包快遞回千里之外的家,媽媽洗好再快遞回來;外婆一周一次來寢室上門大掃除,等等。如此依賴,即使書念得再好,又怎能獨自面對進入社會后的風風雨雨呢?
在父母眼中,兒女永遠是需要自己遮風擋雨的小孩子,筆者無意指摘這份舐犢之心。但是家長須曉得,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一世。何不早早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對自己的孩子多些信心,放手讓其參與生活鍛煉,讓他學會自己走、自己跑,未來才能行得更遠、更穩(wěn)。
道理人人會說,真要自身踐行卻并不容易。需要家長們多一份堅定,孩子多一份勇氣,全社會多一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