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傅蔚岡:真正的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
時間:2012-08-27 09:44:54  來源:南方網   作者:傅蔚岡 王子榮 

    傅蔚岡,法學博士,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監管與行政法、土地法和城市化,在中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目前中國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能夠實現,和中國的城市化有關系。中國的城市化分兩類:一類是土地的城市化;一類是人口的城市化。關于土地城市化,包括蓋新房子、起高樓、修馬路、建廣場等。而人口的城市化,就是要把人從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和當地人一起來分享福利。但是這兩者在中國是不大匹配的。

公共服務的挑戰來自城市化

    先看幾個事件。第一個例子,去年發生的佛山“小悅悅”事件。孩子的父母是在佛山做五金生意,不是戶籍人口。第二個例子,今年5月份時,在離江西宜春市區80多公里的一個小山村里,一個老人在外玩耍的5個孫子孫女在水塘溺亡,只有最小的孫子生還。因為這時村子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沒有人能救這些小孩。第三個例子,一些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人戶口不在這里,但是又想在北京上海參加高考,他們采取了一些行動,很多人就把這部分人稱之為“異鬧”。醫療方面也存在類似問題。

    一般來說,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大家都可以想到的就是教育、醫療、社保。

    什么叫“基本公共服務”?就是政府只提供最低水平的、標準化的服務。這一點很重要。它是由政府付費的。特殊化的、較高層次的需求要通過市場去滿足。

    中國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最早出現在官方文件中,是從2004年開始的,2004年9月份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這個概念。更明確講到這個概念是在2006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里講到:2020年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達到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

    實際上中國以前的公共服務談不上均等化,一般只向城市提供,基本不向農村部門提供。而農村部門的服務都是私有化,是自己來提供的。

    按照政府提出的對中國公共服務均等化所涉及的幾個目標,我這里只講到教育、衛生和社保。另外還有住房,這也很重要。

   公共醫療衛生,現在大家對這方面的怨氣可能比對教育的意見還要大。人們經常講,生不起病,看不起病。

    現在中國的現收現付制的社會保障體系,出現錢少了這個問題之后,有的專家指出,我們是否可以推遲退休年齡?這在技術上看是可行的,當然很多人是不愿意的。

    從政府的官方文件來看,我國目前的公共服務,關于要解決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的問題方面,面臨很大的挑戰。

    公共服務需求大。中國之前只給城市人提供公共服務,尤其是正式的城里人。而這部分人口在我國13億人口中只占三四億。只給這部分人提供公共服務,財政壓力是可以負擔的。現在突然發現要給13億人都提供公共服務,這馬上就讓政府的口袋捉襟見肘了,所以就滿足不了了。

    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比如醫療衛生方面,我們在城市中,出門就可以很快找到三甲醫院或者其他醫院,但是在農村只有衛生所,條件非常簡陋。

    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大家都認為不該把絕大多數的資源配置在城里,但我認為把資源配置在城里是非常合理的。為什么?因為城市人多,同樣造一所醫院,分攤到每個病人身上的費用就很少。既然把資源配置在城里是對的,為什么引起大家的怨氣?因為在其他國家,大家可以自由、隨意進城,到城里來享受這個福利。而在中國因為有戶籍制度,配置在城里的資源只對城里人開放,如果外地人來到這里,就會被說成是“擠占”了這個城市的優質資源。因為在中國缺乏用腳投票,所以才會讓配置不均衡的問題顯得特別突出。

    公共服務再分配作用弱。公共服務的基本功能,用大家經常講的一句話叫做“劫富濟貧”。中國的稅負里面,很多稅不是直接可以看到的,屬于間接稅。我們唯一清楚的是個人所得稅,而這在中國又淪為工薪階層的稅,富人有很多辦法來逃避個人所得稅。

   公共服務標準不規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意思是服務的內容應該相同。比如說看感冒,10元錢就可以解決。而各地標準不一樣,有些地方要100元、200元解決,而有些地方1元就可以解決。這些內容是不是中國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挑戰呢?實際上這些都是表面問題。我認為對于中國公共服務的真正挑戰不在于這些,而是來自于中國的城市化。

城市病沒有想象中嚴重

    如果時間回到30年前,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認為,城鄉分治是很正常的,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城市化之后,這一切都變了。根據去年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布的一個報告可以看出,中國的城鎮人口(不僅僅是包括戶籍人口,還包括在當地居住兩年以上的人口)第一次超過中國總人口的50%,這標志著中國的城鎮人口數量第一次超過農村人口。這時挑戰來了,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向城市轉移人口,農村人口不斷萎縮。

     現在中國流動人口總量已經接近2.3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7%。而且根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的統計發現,在這么多的人口中,人口的流動性增強,家庭化遷移成為趨勢。

    公共服務的真正挑戰來自城市化。目前的城市化挑戰在哪里?按照去年年底上海的統計數據來看,全上海有2400多萬人口,其中本地戶籍人口有1300多萬,近1/2的人口屬于外地人口。當土著和外來人口比例已經達到1:1的時候,他們居然還說“擠占”本地資源,這是非常荒謬的。

    由于我們之前都是以本地戶籍人口來計算,所以我們的很多公共服務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當資源都是以本地人口來進行配置時,就會發現戶籍人口與常住居民的利益沖突很厲害,大家意見都非常大。

    外地人口的增加也會帶來入學、入托難,還有醫療資源緊張。本來這個地方設計的時候只針對100人,而現在突然涌入了200人,其中有100人來自外地,這就會讓這個地方更加擁擠。在這里工作的外地居民又無法享受本地公費醫療,但是在他們的工資中,公司已經幫他們繳納了這筆費用。

    另外,養老問題。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全世界差不多,叫做現收現付制度。現在這筆錢有一部分是拿來投資,但是絕大部分是現收現付。這就意味著現在供養城里退休老人的錢是由現在上班的人付的。

    但是對于另外一部分人,例如我,我的同事有上海本地戶籍,他的父母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我們在幫他養。因為按照現在這種1:3的撫養比,1:1是撫養不了的。我們的父母如果在農村,是沒有人給養老的,國家也是不給錢的。這就相當于我不僅僅要替城里的同事養他的父母,而且還要養自己的父母,那么我的壓力是同事的兩倍。這主要是針對個人所得稅講的。如果以家庭為繳納個人所得稅基數的話,讓你供養的人口就包括你的父母,而他們又剛好沒有退休金,那就要把那部分錢也列為給你免稅的部分,可以扣繳個人所得稅。但是目前這還沒有實現。而且養老金異地轉賬并沒有實現。這些問題之所以會成為問題,都是城市化所引起的。

這時就出現了本地居民反對的一些行為。

    第一,導致套利行為發生。例如上海退休人員工資比較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可能是大家想不到的,為什么?因為上海的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各地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不一樣的,很多人認為我可以去套利,哪個地方養老金支付得多,我就移到哪個城市去。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導致本地人口福利減少了。

    這還會導致城市越來越大,導致“城市病”的發生。有人說,城市越來越大,是不是會導致城市的問題更加嚴重?例如交通擁堵等等。其實,城市病是沒有那么嚴重的。

    我統計過一個數據,在美國、日本、韓國都有這樣的數據。日本東京灣一帶,所占的人口和擁有的G D P是匹配的,如果G D P占全國的40%,那么人口也會占全國的40%。城市人口多,G D P高,就業機會就多。但是中國由于戶籍和土地制度的原因,不讓把這些地變為建設用地。結果就會導致廣東、上海、北京等地的G D P和人口是有偏離的,例如這個地方的G D P占全國的20%,但是人口僅占全國的10%。這就帶來很多的浪費。

    這里說到會導致本地居民的福利減少,本地居民會反對、有憂慮,這是沒有必要的。給外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并不影響本地居民的利益。本地的財政收入、G D P當中都有常住人口和外地人口的功勞。甚至很多經濟學家都會有一個直覺,一個城市有沒有活力,就要看外地人口占多少。

    資源錯配會導致本地居民福利受損。什么叫資源錯配?本來應該給1400萬人口提供公共服務,現在只提供給800萬人的公共服務,而這剩下的600萬人就會與這800萬人產生沖突,最后就會導致這800萬人配置的公共服務減少。

    城市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這一點很重要。一個城市有沒有活力、吸引力,歸根到底是是否能把人吸引到那個地方去。即便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也應該給外地人提供福利。為什么?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其實這還分兩方面:第一是高素質人口的競爭,第二是一般人口的競爭。為什么?因為中國越來越老齡化,這意味著你的養老負擔越來越重,你一定要找到后來的人來給你繳納社保,作為社保基數。

    我們從內需的角度上來講,一個人跑到這里來,不會只是增加負擔。我來這里之后,當然要占這里的資源,也會帶動本地的消費。

    目前中國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能夠實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和中國的城市化非常有關系的。我們講中國的城市化,學者把它分兩類:一類是土地的城市化,一類是人口的城市化。關于土地城市化,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包括蓋新房子、起高樓、修馬路、建廣場等等。而人口的城市化,就是要把人從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大家一起來分享福利。

    但是這兩者在中國是不大匹配的。中國的城市化率是按照居住人口來計算,鄉村人口在中國逐漸減少,城市的城鎮人口逐漸增加,中國的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

    土地城市化可以帶來很多的發展紅利。而人口城市化會給當地政府帶來壓力,那么他們就要“甩包袱”。

財政投入加市場化解決問題

    大家為什么要進城?城市更加公平。《中國發展報告2010:促進人的發展的中國新型城市》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作的一份報告。他們發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城鄉居民收入之比也越來越小。

    由于這個規模效應,所以更有效率,人口越多,公共服務的成本就越少。不僅僅交通是這樣,教育、醫療、衛生都是這樣。

    而如果他們在進城后發現,不能享受到城里的公共服務,那么就會出現很多弊病。

    比如本地居民與外地居民的利益沖突,流動人口的消費抑制以及流動人口的投資浪費。現在農村蓋房子都蓋得很大,問題是你投到那里的錢完全是浪費!為什么?因為以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移到城市中去,你的房子是不值錢的。

    城市的房子為什么比農村的值錢?因為城市有基本公共服務,所以價值高。

    如果讓公共服務惠及更多的人,首先就要變戶籍人口為常住人口。其次是社保可遷移,分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通過個人賬戶的遷移,將地方政府的競次變為爭優。如果社保可遷移,我想很多地方政府是愿意接受外來人口的。

如何解決問題?這里有幾個路徑。

    保證基本財政投入。現在講到基本公共服務,很多錢還是要政府來投入的。另外還要配合幾個方面的工作:

    財政體制改革。中央對各地的轉移支付以人為唯一的比例分配。這個“人”是常住人口,而不是說戶籍人口。應該以人所得和地的價值為主要稅源的依據,而且還要建立稅收體系。要以人所在地為主。

    城鎮規劃中批準的建設用地規模與城鎮人口數和引進農民數掛鉤。復旦大學的陸銘教授提出一個觀點說,例如上海,引進了多少農民工,那么就對應這些農民工,增加多少用地規模。因為現在地方政府最想得到的就是用地指標,想把這些農業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如果說把外地人口變為這里的城市人口,那么就給你增加用地指標。

    調整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把凈移入人口數作為重要業績指標,忽略戶籍人口指標。

    除了財政投入之外,還要有一個市場化的途徑。現在的政府要降低醫療、衛生、教育的準入門檻,給社會資本提供多樣化選擇,這也會讓消費者有多樣化的選擇。

    通過市場競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以社會保障為例,因為現在的全國社保這筆錢,在如何打理方面是沒有競爭的,公民的賬戶全部統一之后,交由政府統一打理。但是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這類資金的收益比都是很低的。假如說這個市場有更好的公司,我們的統籌賬戶可以有70%由個人來控制。雖然現在拿不到這筆錢,但是我們可以來選擇一個好的基金公司,我們可以把錢交給它來投資,為什么非要交給政府來投資呢?要讓這筆錢的打理更有競爭性,公共服務的品質才會上升。傅蔚岡

    城市的房子為什么比農村的值錢?因為城市有基本公共服務,所以價值高。在美國很多地方,為什么富人可以住鄉下?因為富人有錢可以負擔得起。例如可以通過開車等途徑解決,把自己的公共服務不便通過私有化解決。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