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本性、創新性、時效性
萬慶良對半年來全市開展新型城市化發展學習考察調研活動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說,今年2月以來,全市上下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扎實開展學習考察調研活動,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一是思想成果。經過半年的學習培訓考察調研,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天花板”明顯提升。二是理論成果。市領導牽頭開展16項專題調研,各區、縣級市及有關部門也開展了深入的調研活動,形成了一批體現新型城市化發展新認識、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的調研報告,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三是政策成果。不斷完善新型城市化發展文件體系,形成了“1+N+N”(一個主體文件+若干個配套文件+若干個行動計劃)的文件框架。
萬慶良強調,當前,學習考察調研活動已經進入“收官階段”。要進一步修改完善好新型城市化發展系列政策文件,必須把握“三個基本要求”。堅持人本性,就是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各個文件和文件的各個部分中,堅持從人的需求、人的尺度、人的視角出發,深入研究問題,認真解決問題,真正讓市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新型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實惠;堅持創新性,就是從理念到制度,從思路到方法,全方位體現創新,敢于先行先試,不斷推出新政策、新思路、新措施。堅持實效性,就是要立足廣州實際,充分考慮目標期限和廣州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現實條件,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做到“跳一跳、摘桃子”。
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陳建華說,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就是破解科學發展難題和可持續發展難題的道路,是廣州實現低碳智慧幸福的發展道路。政策也是資源,而且是十分稀缺的資源,涉及行政資源、社會財富的調整和分配,應該慎重使用,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攻堅克難,集中各方智慧,做好“1+N”政策文件的修改和落實工作。完善過程中要重點解決幾個重大戰略問題:
一是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問題。新型城市化發展要求把廣州放到整個珠三角、華南地區、粵港澳地區、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層面來考慮,找準坐標系,明確發展的戰略方向。二是城市發展的空間布局問題。空間布局對城市功能提升至關重要,尤其是新中軸線和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建設,將引領城市新的增長極。新型城市化發展提出了“123”的城市空間結構,如何實現這一構想,相應的政策文件要回答這些問題。三是產業發展問題。要研究西方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最新趨勢,推進石化、電子、汽車、造船、重大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培育若干千億元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四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五是民生幸福問題。
陳建華強調,要認真完成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從當前經濟形勢看,經濟運行逐步趨穩向好,但離年初確定的11%的增長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任務十分艱巨。希望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為推進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解讀
建設“國際人才港”實施“363”工程
《關于推進人才集聚工程的實施意見》(稿)
該意見稿提出人才集聚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總的思路是設置三個主要目標,提出大力實施“產業提升、科技創新、城鄉一體、文化引領、民生幸福、國際交流”六大人才行動計劃,著力打造“人才交流促進、人才創新創業、人才服務保障”三大人才開發支撐體系,初步把廣州建設成為輻射華南、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國際人才港”(簡稱“363”人才集聚工程)。
根據該目標,廣州市將實施六大人才行動計劃。明確行動計劃及其30個人才項目,都明確了量化目標,其中目前已經實施的有8個,按《廣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納要(2010-2012年)》已經明確但尚未實施的有8個,其余14個是根據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需要而新提出的。
此外,廣州市還將打造三大人才開發支撐體系。重點項目包括中國留學生廣州科技交流會、人才研究智庫、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基地、“千人計劃”南方創業服務中心、人才特區、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人才公寓、廣州人才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等8個方面。
138個具體指標衡量“幸福工程”
《關于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稿)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這從來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該意見稿在制度機制、平臺體系、重大項目、關鍵目標四大方面提出了60條具體措施,涉及52項制度機制的制定完善、21項平臺體系和32項重大項目的建設,共設定87項關鍵目標。讓“幸福”細化成指標,落到實處。
據悉,城鎮登記失業率、最低工資標準、城鄉三項保險參保人數、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套數、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高中優質學位率、每千人床位數、每萬人全科醫師數、戶籍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處置率等都被列為關鍵目標;城鄉三項保險政策內醫療費用支付比例、全市養老床位數、殘疾人康復資助標準等被列為突破點。
該意見稿共涉及的138個具體指標,其中高于國家、省、市及部門“十二五”規劃的有14項,基本一致的有95項,高于國內主要城市的指標有11項。
建立領導干部“三深入”機制
《關于推進黨建創新工程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實施意見》(稿)
該意見稿的基本思路是堅持理論武裝與體制機制創新并重,力爭在推進黨建工作重心下移、把優秀人才集聚在黨組織周圍、以信息化手段推進黨建創新等三方面有新突破,因此提出建立起領導干部“三深入”經常性機制,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基礎陣地,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優化基層組織設置,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員教育管理,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基層黨內民主建設,建立健全基層黨建經費保障機制。
虛擬社會監管將有具體舉措
《關于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稿)
按照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意見稿集中體現了“五突出”、“五體現”:突出新型城市化發展要求,體現前瞻性,提出一系列社會發展目標定位;突出社會服務管理重點,體現針對性,圍繞流動人口管理、基層社會管理、群眾權益保護等社會管理重點問題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突出統籌兼顧協調推進,體現可操作性,突出強調規劃引領和政策推動要求,各項政策措施都明確了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突出解決社會服務管理瓶頸問題,體現創新性,圍繞社會組織培育監管問題、虛擬社會監管問題、社會誠信問題等都有了相應舉措;突出政策完整連續,體現銜接性。
城市規劃實現“一張圖”管控
《關于加強規劃引領和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實施意見》(稿)
該意見稿明確提出“一個都會區、兩個新城區、三個副中心”的戰略空間布局和各功能組團的發展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和規模、實施策略。確立了教育、醫療、體育、商業網點、生態綠地、綜合交通的量化發展目標,并制定鼓勵、引導和限制措施。
同時,該意見稿還強調要提高規劃的管控能力。重點以戰略規劃為引領,理順“三規”并逐步實現“多規整合”,形成“一張圖”管控,實現發展目標、人口規模、建設用地指標、城鄉用地增長邊界、功能布局、土地開發強度的“六統一”。
為解決農村土地和住房管理這一城市管理突出“短板”,提出對建成區內外實行差別化基地管理政策,引導居住入社區,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激勵機制,創新村鎮規劃編制、報建服務和建設指引。提出建立城鄉一體的土地有形市場、完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市、區、鎮三級規劃、土地管理體制、標準和服務平臺,制定了全市節約集約用地評價考核辦法。
拓寬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
《關于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施意見》(稿)
該意見稿完善了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包括落實人大常委會重大事項討論決定權,健全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工作機制,建立對決策情況的定期評估制度和第三方評價制度等。
在健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方面,意見稿提出要拓寬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完善黨政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依法依規履職,積極落實黨外代表人士建言獻策“直通車”制度等。
在基層民主制度上,意見稿也作了一些創新設計,包括全面推進居委會和村委會成員直選,逐步減少居委會協管、協辦行政性事務,完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保障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等。
為了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意見稿提出加強黨委監督、人大監督,支持政協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視察或由黨政機關牽頭組織的調查、檢查活動,加強專門機關監督和社會監督等。
意見稿還提出,發揮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在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作用,包括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強化網上信息發布,及時公開政府信息,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等。
南方日報記者曾妮通訊員史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