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議開始前的一首清麗婉轉的南音唱腔,讓媒體記者頓時放松了緊繃的神情。
“十二五”開局之年,福建省迎來“開門紅”。國務院相繼批準《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正是這樣的區域規劃戰略利好,讓各路媒體對于福建省的發展動力和動向倍加關注,早早地在會場內占據有利位置,便于記錄和提問環節的采訪。
區域規劃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毋庸置疑。上述兩個《規劃》、一個《方案》的接連獲批,將給福建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十二五”開門紅
“十二五”開局之年,福建省迎來了區域規劃戰略的巨大利好。
201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同意平潭實施全島放開,在通關模式、財稅支持、投資準入、金融保險、對臺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賦予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更加優惠的政策。
兩天后的12月17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國函〔2011〕157號),正式批準《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自2009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后,就已給福建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強勁動力。2011年福建全省生產總值17500億元,增長1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7元,增長14.4%;農民人均純收入8779元,增長18.2%。實現了福建省承諾的“3個12%”的目標。
先行先試推進開放
2011年,福建省積極引進“港澳臺僑外”大企業,全省對接央企、民企、外企項目1779個、總投資2.5萬億元。進出口增幅居全國十大外貿省市首位。
廈門“9·8”洽談會的經貿活動成果頗為豐碩。在2011年的投洽會期間,福建省共簽約項目59項。其中,外資項目52項,總投資59.1億美元,擬利用外資32.2億美元。投資1億美元以上的外資大項目有17項,總投資43.1億美元,擬利用外資22.3億美元,占簽約外資總數的69.3%。
在吸引外資的同時,福建省在城市建設上也加大了投資力度。積極推進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以及小城鎮建設,同時加快建設城市群。
按照海西經濟區發展規劃,福建省將加快建設海西城市群。發展壯大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等區域中心城市,增強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同時培育發展中小城市。支持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建設成為區域次中心城市。
對于欠發達地區,設立一批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加大中央資金的扶持力度,壯大縣域經濟,推進小城鎮建設。據統計,2011年福建省城鎮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大幅升高,達到2402.61億元,同比增長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