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之緊:上級每年下達的計劃僅有6000畝
供需難題之解:復墾工礦廢棄地,將置換出270000畝土地
十一五期間,徐州全市每年用地需求不低于5萬畝,而上級正常下達的計劃僅有6000畝左右,全市土地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徐州工礦用地點多、面廣、量大,特別是煤炭開采地區,由于開發接近尾聲,廢棄工礦用地逐年增多,全市共有工礦廢棄地總量約27萬畝。這一消息,對徐州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如何用好這些工礦廢棄地,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近日,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徐州市27萬畝工礦廢棄地的整治已經拉開了帷幕。復墾的目標任務、項目布局和時序安排都已經確定。
■支離破碎的虎山
與美麗村容極不相稱
8月3日,徐州市賈汪區大吳鎮虎山村。村口的水塔伸向空中,這個水塔是村里的最高建筑。水塔跟前,是一片廢棄的采石宕口。經過20多年的開采,整個虎山山體已經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記者在現場看到,亂石嶙峋的虎山坑坑洼洼。因為長期的開采,曾經的虎山如今只能說是一個小山丘。大部分山體裸露在外面,只有小部分地勢低洼的地方,長滿了一些野草。
虎山村村民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虎山村開始發展集體經濟,先后成立了水泥廠和采石場。“每年開采的量在30萬-40萬噸之間,每噸石料價格在10元左右。”
虎山村有村民3000多人。兩個集體企業的存在,使得這里的村集體經濟一度比較發達。2002年以后,這個采石場承包給了私人進行經營。2008年,采石場因為政策的問題和實際經營的障礙,最終被關停。村民說,“從關停到現在,采石宕口4年多來一直就是這個樣子。”
從虎山村村口抵達采石宕口,其實也就一里路左右的樣子。村民們的房子蓋得非常漂亮,村口還有體育鍛煉設施。村民們說,這個采石場過去給村里作出過巨大的貢獻。“這個遺留下來的采石宕口多年來一直沒有整治,已經和漂亮的村容村貌很不匹配。”
大吳鎮國土所負責人告訴記者,虎山村的這處采石宕口,已經被列入了賈汪區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的規劃范圍。“這里總面積127畝。要想復墾成耕地,不大現實。我們現在初步打算,想通過綜合利用,將這塊采石宕口搞房地產開發。這也是一個設想,具體實施,還需要立項,報批。”
“既然要綜合利用,還有一個資金來源的問題。這個采石宕口要平整,就要將山體炸平。初步估算,每畝就需要花費資金10萬元左右。”大吳國土所負責人對記者稱。
在沛縣安國鎮蔡家村附近,有一座大型煤礦,長期生產后形成的采煤塌陷地約有1500畝,沛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張成憲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其“變廢為寶”。
“針對這1500畝塌陷地,我們分門別類,通過各種方式綜合改造,有的可以做觀光農業,有的可以搞水產養殖,有的條件好一些可以復墾成耕地。我們測算了一下,這1500畝塌陷地里,可以復墾出100多畝耕地。”張成憲說。
據介紹,沛縣將采取“一地一策”的辦法,在未來兩年內,計劃整理復墾出約4700畝耕地,根據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政策,意味著沛縣可置換出4700多畝建設用地指標。
■多次進京赴省溝通
徐州成試點城市
作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同時又處在老工業基地振興、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徐州市面臨著承接蘇南地區產業轉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機遇,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土地資源需求強勁。同時,隨著徐州市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全面推進,耕地保護的形勢更為嚴峻。為實現“雙保”目標,徐州必須實現由外延粗放土地利用向內涵集約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以推進徐州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性調整。
據徐州市國土資源局規劃科技處工作人員蒲玲媛介紹,“十一五期間,徐州全市每年用地需求不低于5萬畝,而上級正常下達的計劃僅有6000畝左右。隨著采煤塌陷地復墾置換政策的結束,全市土地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徐州必須創新思路,另辟蹊徑,努力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拓展用地空間的途徑。
“徐州具有開展試點的巨大潛力、良好基礎和明顯優勢。”據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起,徐州就開始了工礦廢棄地的復墾,徐州具有先進的復墾利用技術。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全市經濟實力增強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復墾進程全面加快,已經在全市多個地區實施了一大批復墾治理項目。
徐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復墾管理處處長寇西秋告訴記者,去年9月份,國土資源部調研探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政策時,試點地區并無江蘇省。“為爭取列入試點,我們提前介入,及時對接。多次陪同市領導進京赴省溝通協調、積極匯報徐州資源狀況、開展試點的巨大潛力、良好基礎和明顯優勢,創造性地提出推進礦山廢棄土地盤活再利用的建議。”
今年2月,國土資源部下文同意將江蘇省列入試點。3月29日,徐州市的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順利通過了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審查并上報國土資源部。7月11日,徐州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在北京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專家論證,并成為全國試點城市。
據了解,除徐州外,常州市、蘇州市、宜興市、揚州市江都區等4個城市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專項規劃也通過了審查。江蘇省成為全國首個獲得一次性審查通過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專項規劃的省份。
■27萬畝工礦廢棄地
有望“變廢為寶”
所謂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是指將歷史遺留的工礦廢棄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廢棄地加以復墾,在治理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基礎上,與新增建設用地相掛鉤,盤活和合理調整建設用地,確保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蒲玲媛介紹,徐州市工礦廢棄地的主要類型有采煤塌陷地以及塌陷村莊、廢棄閑置工礦用地、廢棄的交通水利設施用地、采石宕口、廢棄學校等礦區廢棄生活設施用地。“去年下半年開始,徐州市就開始對工礦廢棄地進行調查,了解其位置權屬,確定了其面積。”
“在實際操作中,肯定要按照工礦廢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復墾利用。比如磚瓦窯廠,就要進行拆除。再對土壤進行檢測,進行生態修復;比如塌陷地,整治后有的可以搞養殖、有的可以做觀光農業項目。”蒲玲媛說。
徐州市國土資源局規劃科技處副處長李占江介紹,徐州全市共有工礦廢棄地總量約27萬畝,采用的是“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建則建,農用優先”的原則。
在國土資源部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的政策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復墾成耕地的,可置換成建設用地指標這一條。
蒲玲媛解釋說,徐州有27萬畝工礦廢棄地,并不意味著徐州就能置換到27萬畝的建設用地指標。根據國家的政策,只有將歷史遺留的工礦廢棄地加以復墾,用復墾出的耕地,才能置換成同等面積的建設用地指標。比如進行水產養殖、觀光農業等綜合利用的土地,則不能置換成建設用地指標。“徐州近期的目標是從現在起到2015年,完成復墾利用面積16萬畝。而另外11萬畝工礦廢棄地則被納入了遠期目標。”
蒲玲媛說,成為試點城市后,工礦廢棄地的復墾將為徐州盤活存量用地、解決土地資源瓶頸、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開辟一條新路徑,將極大緩解徐州土地供需矛盾。目前,徐州市國土資源局已經編制完成了《徐州市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確定了復墾目標任務、項目布局和時序安排。
■“一地一策”
徐州正在行動
“如何用好這些工礦廢棄地,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寇西秋說,“徐州今年7月份被納入試點城市,目前正在進行實施方案的編制等前期準備工作。各個縣(市)正按照工作的要求,對轄區擬整治的工礦廢棄地項目進行評審。評審后還要進行立項,等待審批,然后再進行實施。”
在銅山區國土資源局規劃科,工作人員介紹,銅山工礦廢棄地復墾確定的近期目標是2萬畝,遠期是4萬畝。“規劃是總體的規劃。具體到銅山,很多工礦廢棄地因涉及礦務集團、天能集團甚至部隊。前期也有很多準備工作還要進行。”
銅山區國土資源局耕保科科長焦周立介紹說,“綜合利用應該是主要的手段。畢竟能復墾成耕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比如采煤塌陷地,在整治后,可以做養殖等用途。”焦周立說,由于這項工作剛剛啟動,大的規劃是出來了,確定了大的框架,但是具體到某一個項目,則需要進行論證,評審。目前尚沒有項目在耕保科立項。
寇西秋對記者說,徐州被納入試點城市,無疑對當地是個利好消息。因為是試點,目前很多具體實施政策還不明確。“從項目批準到完成驗收,國土資源部規定的期限是原則上不超過3年,但具體到單個項目的時限并沒有提出要求;各地需要復墾的面積沒有做出要求,我們只能是量力而行;如何兌換建設用地指標以及資金的來源目前也還都沒有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