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舉56公斤級吳景彪日前在奧運會比賽中錯失金牌后,哭著表示“有愧于祖國,有愧于中國舉重隊,有愧于所有關心我的人”。這三個“有愧于”不僅令人揪心,更發人深思。
其實這不能怪吳景彪把金牌看得太重,而是現實使然。因為,在奧運金牌身上附著了太多的東西,有些部門領導甚至比他更在意有沒有奪金、有沒有拿冠。
媒體曾披露這樣一個細節,就足以說明問題。一間縣賓館會議室,幾十名記者、體育局官員圍著山村里接來的一對年邁的奧運選手父母。當奧運選手奪獎牌無望后,剎那間只留下年邁的父母,以及一騎絕塵的悲涼,甚至,都沒有人送老人回家。
相關部門領導、地方官員希望運動員在世界級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這無可厚非。但如果認為只要運動員在國際賽場特別是奧運會上問鼎冠軍,便可一俊遮百丑,便是光鮮的政績,就有點過了頭,陷入了一種類似GDP崇拜的誤區,這就值得警惕。
在政績驅動下,為了把GDP搞上去,一些地方大肆包裝GDP,甚至給GDP注水。同樣,在畸形“金牌至上”思想導引下,體育發展也易背離其宗旨和精神。比如過度推崇金牌,而忽略銀牌、銅牌;對奧運冠軍捧上天,對亞軍、季軍卻視而不見,冰火兩重天,這些都屬不正常。
未來競技體育工作將重在提高質量,而群眾體育則講究科學性,力求培養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顯然,像拋棄GDP崇拜一樣破除金牌崇拜,體育才能走上正軌,體育比賽才會充滿快樂而不是那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