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閱胡錦濤的講話,不難看出,一根主線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胡錦濤強調,我國過去30多年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因此,媒體認為,這是胡錦濤等中共高層為即將召開的十八大所定的調。
翻閱近年的中共歷史,每逢在五年一屆的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都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就是中央都會召開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都會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比如,在1997年中共十四大召開前夕,中共高層在中央黨校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班,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發表了重要講話,其講話的主題是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回應了國內外關注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逝世后中國何處去的問題,為當年秋舉行的十四大報告定調子。而在2002年5月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的重要講話指出,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當年10月召開的十六大報告就貫穿了“三個代表”的紅線。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夕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胡錦濤總書記講話中,闡述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事實上也為十七大報告定調。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謝春濤教授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采訪時介紹,黨的十四大以來,每次黨代會召開前都會有一次這樣的講話。講話著眼于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對于統一全黨思想,引領社會思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次胡錦濤的重要講話,不但強調改革開放的語調明晰堅定,闡述改革開放內容也很全面,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體制改革,既有著清晰的方向,也有著具體的要求。比如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時,強調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比如,談論政治體制改革,強調著力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強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等。可以預料,在即將出臺的十八大報告中,中共將會對推進改革開放出臺不負眾望的新舉措。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會上,中共高層為改革開放定調,既是基于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果的概括,同時也是對現實生活中出現問題的回應。
時下,公眾都關注中國經濟的狀況。2001年6月14日滬指最高見到2245點,十年后,A股再度跌到此點位之下,如此糟糕的表現在世界證券史上堪稱奇跡,A股市場最核心的缺陷在于利益分配機制的嚴重不公平;在實體經濟全面低迷的背景下,銀行業和壟斷央企一路高歌猛進,這些在考驗中國實體和公眾的承受底線。中國當前所面臨著這樣一些迫切、公眾反應激烈的“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貧富差距拉大,未能形成公平的分配制度;社會事業滯后,未能建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公眾幸福感下降,未能解決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環境污染加劇,高投入、高污染產業層出不窮,食品、水、空氣被污染,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一觸即發,帶來一系列群體性事件;社會腐敗向縱深發展,腐敗不僅僅發生在經濟領域,更深入到吏治腐敗、司法腐敗和輿論腐敗,這三種腐敗直接與體制缺陷相關。2012年,又可謂是一個多事之秋。重慶事件的出現,和全國經濟下行,某些人們開始對改革開放產生種種疑慮。改革開放是需要前進還是倒退?是否需要倒回計劃經濟年代?不及時回答這些問題,就難以統一人們的思想。在“來自外部的風險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下,顯得十分迫切。因此,中共高層通過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的形式來分析問題,統一認識,為中共十八大召開打下基礎,無疑是抓住了問題的“綱”,使“綱舉目張”。
實際上,分析中國時下經濟下行,除全球金融危機陰影未徹底清除這個因素外,也有著多年來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粗放型的問題。一些行業耗難仍然很大;一些地方發展經濟衷于短期行為,損害了公眾的利益。這些問題人們不是看不見,而是被某些所謂“政績”工程遮住了眼睛。因此,剖析經濟下行或經濟問題又往往與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等屬于政治體制改革范疇分不開。但在不少時候,在強調“一元化領導”的聲音中,后者往往被弱化。因此,在未來的改革開放中,不但要有堅定方向,還必須對政經改革實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胡錦濤總書記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講話,令人們看到了中共高層對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