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排水系統擁有百年歷史,“硬件”提升難度大,比如市中心排水管道已經基本沒有鋪設空間,但是“軟件”優化空間很大,比如建設水利模型分析系統,可以達到積水提前預警的能力。
陸家嘴4臺泵站防范大面積積水
陸家嘴這樣的城市化地區具有設計標準1到3年一遇的排水系統,因此基本上都不再會出現大面積的積水現象。浦東防汛辦昨天透露說。
浦東新區排水系統相關負責人解釋,東方明珠處等4個雨水泵站努力保證著東至源深路、南至張家浜、西至黃浦江、北至黃浦江的區域內不出現大規模的積水現象,而在出現暴雨或預警暴雨來襲時,這4個泵站就會提前打開水泵,排空市政管網內的水,向黃浦江排水,騰出空間,排出雨水。
“浦東根據地區不同,雨水泵站排水去向各不相同,如張江等地向內河排水,而陸家嘴近黃浦江,因此陸家嘴地區的排水主要是向黃浦江排的,4個泵站分別位于東方明珠下、張家浜近水閘出口處、其昌棧、陸家渡(商城路、浦明路附近),每個泵站服務區域在2-3平方公里。”浦東新區排水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泵站有正常的開水泵水位,但在暴雨警報時,我們就會提前排空管道內的水,水泵的功能是提升水位,上海與其他的地方不同,平原為主,沒有高地,因此不依靠自然的‘水往低處流’,而是建有強排水系統,當打開水泵電動機后,泵站連接浦江的出水管的‘拍門’就會打開,將水管內的積水排空,把空間騰出來,排雨水。”
浦東新區排水所相關負責人告訴早報記者,按照排水的設計標準,在下雨第一小時不超過36毫米/小時雨量時,陸家嘴應該不會積水,如6月18日雨量最集中時出現了30毫米/小時的雨量,但并未導致陸家嘴出現大面積的積水,“積水現象不在乎雨量總量,在乎的是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該負責人解釋說。
昨天,上海的天氣晴好,但是一場關于提升上海排水能力的行動卻從未停止,新建排水系統、積水點改造、排水管道維護、加強泵站監管,上海力圖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不斷完善和提升城市排水系統和能力。
上海百年排水系統“硬件”提升難度大,但是“軟件”優化空間很大。“硬件”方面,十二五期間,上海擬投資100億元,新建改造28個排水系統。“軟件”方面,建設水利模型分析系統,可以達到積水提前預警。
中心排水管道
基本沒有鋪設空間
上海排水系統擁有“百年歷史”,根據資料顯示,在開埠前,上海城區建有傳統的排水溝渠,雨、污水就近排入河道。開埠之初,租界在辟路的同時,在路旁挖有明溝或暗渠,1862年起,英租界先從當時的中區(今黃浦區東部)開始規劃和建設雨水管道,南市、閘北等地也從二十世紀初開始改建排水管道,當時各地區各自為政,采用的設計原則和標準各不相同,排水管網不成系統,設計標準偏低,到二十世紀中葉,除少數路面埋設的管道口徑稍大外,絕大多數是小型管道,排水不暢,市區積水顯現。
要談到上海排水系統得到較大改善,就不得不說上世紀90年代的兩次暴雨:一次是1997年8月中旬,受“11號”臺風影響,上海遭受了“潮、澇、風災”,造成達6億多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兩年后的梅雨季節,上海又出現了8次大暴雨過程,市區再次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經濟損失也上升到8億多元。
上世紀90年代的兩次暴雨,上海就開始了道路積水點的改善工程。
根據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的最新統計顯示,在城鎮排水系統方面,目前上海已建排水系統基本達到一年一遇排水標準(每小時36毫米/小時),機場、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區域達到三至五年一遇排水標準(50至57毫米/小時)。
目前造成上海道路易積水的主要原因有:超標降雨,一般情況下,上海的排水能力是36毫米/小時,但是,如果局部強對流天氣,比如雨量達到100毫米/小時時,積水很難避免,這時就要加大對易積水路段的巡查并及時處理;地勢低洼地區,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局部地區尤其是住宅小區與周邊區域路面出現了落差,成為低洼地區,這樣的地方容易造成積水。
上海防汛部門有關人士曾表示,市中心排水管道已經基本沒有鋪設空間,比如,排水管道鋪設的位置以地下2至5米為最佳,但是近年來上海交通建設迅速、四通八達,這使得在市中心越來越難找到適合鋪設排水管道的位置,而且涉及城市規劃的問題,需要很多個部門聯合解決。
投資100億
新建改造28個排水系統
不過,上海一直在推進排水系統的建設步伐。十二五期間,上海擬投資100億元,新建改造28個排水系統,截至6月,中心城各排水系統建設推進情況如下:云嶺西排水系統、民星南排水系統、松潘排水系統和霍山排水系統(丹東泵站)4個系統均處于項建書編制階段;漢陽二期項建書已批復,工可報告預計6月底上報;廟彭排水系統目前工可待批;龍華機場、新宛平、廟行工可已經獲批;大定海及福建北排水系統改造工程均已進入實施階段。
上海市排水管理處有關負責人指出,在“硬件”難以有大改善情況下,“軟件”的提升還是很有空間的,比如建設水利模型分析系統,可以達到積水提前預警的能力,即通過建設水利模型,把歷年來監測數據匯集分析,找出系統中的“瓶頸”,采取放大局部管道、優化泵站運行等措施,提升區域內的排水能力,并對區域內易積水點進行提前預報,通過加強人為巡查、處理避免長時間積水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