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新網記者來到柳河村尋找這對父子。雖已盛夏,但劉今朝的核桃園里卻是涼氣習習。父子二人正在樹下剪枝拔芽。
得知來意,今年47歲黑壯的劉今朝憨憨地笑著說,早年自己是經營汽車運輸的,有了點兒積蓄,可汽車運輸競爭越來越大,錢越來越不好掙。2002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項目,劉今朝琢磨著靠山就吃山,搞林果種植業,利已、利環境也利國。
于是劉今朝多次找到柳河村村干部,要求承包村里荒蕪多年的部分荒地、荒山。該村領導和村民制訂出承包方案,經過投標,他和另外兩位村民各自取得一部分村里荒山的承包經營權。
當年,簽訂承包合同后,劉今朝毅然賣掉運輸工具,并且借錢投入到果園建設和荒山開發中。為學習種植知識,劉今朝不但購買大量種植方面的書籍,遇到疑惑還專門去請教武安市林業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如今,劉今朝已成為當地的一名“土專家”。
據劉今朝介紹,核桃樹一般有兩大致命的災害,一是核桃黑心,二是天牛鉆心,樹死無果。幾年內,在他精心照顧和林業技術人員指導下,他種植的核桃樹3年掛果,5年豐產,并且因為他種植的核桃品種新、皮薄肉厚,每千克比其它品種多賣8至10元。2007年,劉今朝從他的“綠色銀行”核桃園里支取了第一筆收入。
劉今朝稱,2007年是他的“綠色銀行”事業的轉折點。這一年,國家推行了集體林權改革,他的兒子劉鵬也加入了他的開荒隊伍。
當年7月,武安市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劉今朝抓住這次“林改”機會,競得2300畝荒山承包經營權。
攤子大了,人手成了大問題。劉鵬那年高中畢業后,和同齡人一樣,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意在深山土石中刨食。劉今朝苦心挽留,劉鵬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隨父親搬進了深山,這一干就是5年。
今年26歲的劉鵬說,剛開始時他只是想幫父親干幾年,然后再到城里打工。可是隨著和大山的朝夕相處,他舍不下這塊地方。結婚那年,劉鵬和妻子搬進大山里安了家,嫁妝不要轎車,只要推土機。后來,隨著劉鵬孩子的出生,為了照顧孫子,劉鵬的母親也搬進了山里,從此一家人在山中定了居。
2008年,劉今朝牽頭成立核桃專業協會,成立武安市興柳林業專業合作社。劉今朝和11名林地承包大戶帶動陽邑鎮16村750余戶農戶參加合作社,2011年,合作社銷售核桃23萬千克,每千克高出市場價2到4元,入社農戶平均增收900多元。
河北武安市林業局局長郭富稱,國家林權改革讓“林定人,人定心”,才會出現劉今朝這樣堅持10年綠化荒山不動搖典型。如今,劉今朝和他的合作社輻射帶動陽邑及周邊鄉鎮種植農戶1700戶,核桃基地面積達727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