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低保制度是困難群眾生活的一道“安全網”,如何避免“錯保”、“漏保”、“人情保”等現象發生,使真正的困難群眾享受到國家的低保政策,邢臺市臨西縣以“低保聽證”為突破口,將享受低保“入圍”的第一關交給群眾,公開聽證評議低保,讓農村低保在陽光下運行。
誰能享低保,群眾說了算
劉德興今年61歲,7年前老伴倪桂蘭突發腦血栓,光做手術就花了1萬多元。出院后倪桂蘭半癱在床,一個月的藥費要400多元,新農合報銷一部分,自己還要負擔200多元錢。每年春秋兩季,還要做一個療程的輸液治療,花費上千元。
提起這些,劉德興直嘆氣:“我的手有殘疾,又要照顧老伴,沒法外出打工掙錢。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5畝耕地,種些小麥和棉花,一年純收入不到2000元。哪有錢支付這些醫藥費!”
2011年6月,臨西縣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開始推行“陽光聽證”——公開評議低保制度,讓群眾公開參與,公開評判,合理確定低保對象。
西高爾村也成立了由村干部代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15人組成的聽證委員會,劉德興等申請人現場陳述了自家的困難情況,接著是村干部介紹入戶調查情況,然后進入群眾評議環節,聽證人員和旁聽群眾向申請人提問,最后大家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當場唱票、計票、監票,得票超過80%的確定為低保初選對象。
西高爾村村支書劉俊來說,去年第一次開“低保聽證會”時,現場來了200多位村民旁聽。“以往評選低保戶,都是村干部開會討論后再申報;這次大伙兒一起評選,誰家有困難,誰家最該享受低保,大家心里清楚得很。新評上的8戶低保戶,大家都心服口服。”
陽光透明,程序環環相扣
“對農村的低保戶來說,每人每月91元的低保金作用很大。”臨西縣副縣長李志辰告訴記者,臨西縣低保人口總數占到了全縣人口的4%。近年來隨著低保覆蓋范圍的逐步擴大,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低保已成為當前農村的一個敏感性熱點問題。實行“陽光聽證”前,臨西縣民政部門每年接到涉及農村低保的上訪就有40余起。
臨西縣民政局局長付秀峰說,以往低保對象的初選主要依靠村“兩委”上報的材料,在評定環節當中,群眾沒有申訴的機會和平臺,民主程度不夠,難免會出現信息誤解,干群關系緊張。一些地方“人情保”、“關系保”普遍,村干部也很為難。呂寨鄉大廟村村支書高安林說,低保政策是好事,但好事處理不好就會引發不滿。
李志辰介紹說,臨西縣在“陽光聽證”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和推行農村陽光低保制度,緊緊抓住“陽光聽證、陽光公示、陽光審批”三個重要環節,把規范管理工作做細做實,使低保工作始終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運行。“制度的核心就是依靠群眾,通過群眾的廣泛參與,使這項工作全程實現公開化。全程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變‘少數人說了算’為‘大家說了算’。”
在大廟村村委會的門外,記者看到了一個不銹鋼制公示欄,內容包括農村低保主要政策,縣監察局、民政局關于低保監督工作的文件,以及低保人員公示榜。公示欄還公布了縣監察局和民政局的舉報電話,隨時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舉報。
付秀峰說,臨西縣堅持村級聽證、鄉鎮復核、縣級審批“三榜公示”制度,在各村設立了專門的長期公示陣地,增加了群眾知情的時限和范圍,避免了過去某些村公示“一貼了事”的現象,成為群眾監督的重地。去年以來,全縣通過公示和舉報環節,共取消了177人的申報資格和27人的低保資格。
動態管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目前,臨西縣299個村已經全部實現了低保陽光聽證。陽光低保制度實施一年多來,全縣沒有因低保對象認定問題引發上訪,特別是在動態管理中取消的586名農村低保對象,也都表示理解。
在今年6月舉行的低保聽證會上,臨西縣大劉莊鄉東尚莊村的低保戶劉西奎落選了。劉西奎此前患有心肌梗塞,不能下地干活,享受上了低保,后來隨著身體的康復,劉西奎也能干一點輕活了,家里還養了一些牲畜,條件略微有些好轉。“這次沒能吃上低保,我心里也服氣,應該讓更困難的人享受低保。”
臨西縣委書記尹全峰說:“‘陽光低保’制度進一步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但提高了群眾當家做主的意識,還有效化解了很多基層矛盾糾紛。低保聽證的實踐告訴我們,只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保證黨的好政策在落實過程中不走樣、不變味,才能把好事辦好、辦實,黨的惠民政策才能‘惠’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據了解,河北省民政廳將向全省農村推廣這種模式,進一步提升農村低保的規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