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變化是個長期過程,但資產市場是向前看的,所以中國的人口趨勢將對未來的資產市場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人口結構變化決定樓市長期投資價值
“人口老齡化趨勢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很漫長,令資本市場整體重心下移,但無法影響資本市場寬幅震蕩的屬性,長期而言對樓市的利空最大。”中信證券首席投資顧問付少琪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表示。
在6月12日第一財經學院主辦的人口問題論壇上,第一財經學院執行院長徐建明認為,中國人平均購房年齡在大學畢業后的5年之內,中國人口出生率在1990年以后開始持續下降,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
徐建明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3年之內不會大跌,8年之內必定大跌。
“‘80后’人口總量雖然不高,但是這批人大多出生在城市。他們沒買完房價就不會跌。”徐建明說,“‘十二五’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最后幾年,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二三線城市仍在建設中,這些都是三年內房價不會大跌的重要因素。”
而隨著經濟增速下降,徐建明認為:“8年之內,房價一定下跌,而且這不是一般的下跌,就像日本上世紀90年代勞動力達到頂峰下跌的時候,房地產是去掉2/3甚至3/4,而且20多年回不來。”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指出,未來10年雖然老齡化對房地產市場有不利影響,但是城鎮化進程或許能緩沖老齡化的負面效應,未來這兩方面因素誰占主導地位仍不能判斷,但與城鎮化有關的房屋拆遷與置換、無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導致的影響將逐漸降低。
齊魯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劉啟元表示,中國現在仍處在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但人口結構變化還是對樓市的長期投資價值起決定性作用。
招商證券認為,在每年城鎮化率提高0.8%的情況下,2013 年到2029 年城鎮購房適齡人口都在2.3億~2.4 億之間,其中2015 年前后達到最高峰,約為2.365 億。如果每年城鎮化率提高1%的情況下,2015 年到2032 年城鎮購房適齡人口都在2.4億~2.5億之間,其中2027 年前后達到最高峰,約為2.499億。
也就是說在年0.8%~1.0%的城市化率提高水平下,城鎮購房適齡人口在2015年到2027年間形成了一個高峰平臺。
瑞銀證券認為,未來觸發房價泡沫破裂的很可能是邊際需求突然下滑,即居民對添置額外房產的態度出現轉變,而全社會對于人口結構變化的認識和了解則很可能成為導火索。在這一過程中,居民部門意識到人口老齡化將抑制未來的房地產需求、房價上漲空間可能有限,因而停止大規模的投資性購房,導致需求下滑。
根據瑞銀證券判斷,戶主年齡在25歲到35歲的家庭一般來說是首次購房的主要需求者。這些家庭的總數在2020年達到1.13億戶的短期高點之后將會進入長時間的下降通道,影響實體經濟對房屋的需求。
對股市的影響
勞動人口占比下降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正面的業績促進影響,也有負面業績拖累,整體來說給予股市的是結構性機會。
理論上講,在勞動人口占比逐漸下降的同時,勞動力資源的價格將明顯上升。而勞動力資源價格的上升也將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吞噬企業利潤,從而導致投資收益率下滑。
而另一方面,勞動力資源價格的上漲,也意味著勞動力收入上升,這有利于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
“破解人口老齡化的密鑰就在于提高單位勞動力的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比如提高勞動力的教育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和資本投入,全社會的科技進步也有利于彌補勞動力增速的下降,資本市場并不會一蹶不振。”劉啟元告訴本報記者。
付少琪表示:“由于勞動人口占比的下降,勞動力緊缺,將意味著勞動力的報酬收入有所提高,而勞動力成本上升又將促進機器取代人,因此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有望加速發展,涉及到的板塊有數控機床、自動化裝備、系統控制、智能電網、系統集成和行業軟件等細分行業將從中受益。”
“另一方面,人口結構的變化主要是人口老齡化,因此受益老齡化的‘夕陽產業’將長期受益,如醫藥、醫療保健、旅游這些行業。”付少琪說。
此外,教育行業也值得關注,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效率提升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勞動力市場上高技術、高素質人才的比重逐步上升,受此影響,教育需求也會在老齡化社會中表現得相對突出,因此教育服務行業以及其相關衍生的制造業也將因此受益。
其他資產的機會與風險
但從整體來看,在人口老齡化因素的刺激下,固定收益產品或更有吸引力。
此外,由于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相對薄弱,瑞銀證券認為居民將提高對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的需求。
“而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也意味著經濟需求的放緩,商品的投資價值會下降,極端情況下,當經濟出現負增長的擔憂或現實時,會陷入通縮,商品以及黃金的投資價值甚至抵不上現金。”劉啟元表示,當然,大宗商品和黃金的投資價值取決于全球的人口及通脹,并不局限于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