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相比,今年公開有哪些特點?百姓如何評價?未來我國“三公經費”公開之路將如何完善?據新華社電
特點一 一天公開90多家,公開更加迅速集中
與去年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持續時間較長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門在19日當天“爆發式”集中亮相。截至19日19時,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了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等情況。
按照有關規定,今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2011年中央決算后,財政部要在20日內批復中央部門決算,中央部門收到財政部批復后陸續向社會公開決算。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中央部門是在收到決算批復后向社會公開決算等相關信息,公開更加迅速集中。
“同時同步集中公開,并且大部分出現在部門網站的顯著位置,中央部門今年公開的態度更值得肯定,更顯規范與及時,有助于公眾更好了解情況,化解疑問。”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
特點二 亮“細賬”,更好地讓百姓了解和監督
查看已經公開“三公經費”的部門網站,一系列細化公開的舉措引發關注。
“與上半年公開部門預算一樣,此次各部門決算公開不僅統一了格式,而且內容更加細化,普遍增加了部門職能、機構組成等說明性材料,有的還提供了一年來的事業成效,更方便公眾對比了解情況。”白景明說。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在“三公經費”細化上亦有突破,比如詳細說明了與“三公經費”支出相關的車輛購置數及保有量、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和公務接待等情況。
此外,今年相關部門在決算公開的文字說明中增加了名詞解釋,對預決算、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方面的專業名詞進行了說明,對“三公經費”、行政經費的概念進行了解釋。
特點三 行政經費首次亮相
除了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表格也由2張增加到6張,內容更加全面。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一大亮點是各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行政經費首次向社會公開。
財政部介紹,去年僅在公布2010年中央決算時向社會公布了中央行政經費的總數,今年在繼續公布總數的同時,首次公開了各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行政經費支出情況。
不過,記者梳理各中央部門網站發現,在公開部門決算的部門中,并非所有部門都公開了行政經費。
特點四 部門“三公”差異大
目前各部門“曬”出的“三公經費”賬單,從不足百萬到超過20億元,不同部門間差異很大。
“部門職責不同,‘三公經費’會存在差異,這是正常現象。”白景明說,有的部門職能特殊,用車較多,如公安部,執法用車很多;有的代表政府外交活動很多,如商務部,出國費用會相對多一些,因此不宜直接就數字簡單作比較。
此外,不同部門人員數量不一,也導致“三公經費”產生差異,特別是實行垂直管理的單位,由于財政供養人員較多,其“三公經費”相對較高。
百姓感受 “能公布是個進步,希望以后能省則省”
隨著中央部門的經費賬單陸續公開,迎來的是公眾的一場熱烈討論。今年的“三公”賬單,百姓看懂了嗎?是否滿意?
在迅速升溫的網友評論中,有些網友說,“何時能從這些賬單中看到每一筆支出?”“一次次的出國考察為了達到什么目的?”“這些錢花的是否必要?花的是否合理?”“花了這些錢起到什么效果?”公眾更期待能看懂這些數字背后的深意。
也有一些理性的網友希望“三公經費”規模有所縮減:“能公布是個進步,希望以后能省則省。”“不能單純看費用多少,要看使用費用的合理性,必須花費的一千萬元都沒問題,不能花不該花的一分錢都是問題,要有嚴格的精細化區分。”
“雖然與民眾期待仍有距離,但可以肯定這個距離在不斷縮小,隨著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相信有一天‘三公’公開會符合中國民眾和納稅人的期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說,“對于公眾的質疑,政府應該采納合理意見,并通過合理引導得到民眾認同。”
白景明認為:“公眾的質疑說明對‘三公經費’的定義認識有不同,也說明‘三公經費’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釋有待加強。”
專家建議 應更細致地向公眾解釋每筆錢是怎么花的
一位深圳的網友表示:“各部門僅僅是公開,但面對質疑,如何調查?針對問題,如何查處?針對不良現象,如何改善?公開是一種進步,但公開不是目的。”
今年10月1日起即將施行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進一步要求各級政府定期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情況,并提出縣級政府嚴控“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
此外,繼2011年7月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后,今年國務院明確提出要細化公開的內容,尤其是細化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的解釋說明,并明確省級政府兩年內全面公開“三公經費”。
白景明指出,建立完善的預算透明制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政府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的同時,更深入細致地向公眾解釋每一筆錢是怎么花的,同時也要把管理制度向公眾公開,讓公眾監督政府有據可依,充分發揮審計部門、人大和公眾等各渠道的監督作用,推動政府信息公開透明。
“對于‘三公’監管,應建立綜合治理機制,事前設立‘三公’標準,并經人大批準,這體現在預算編制中要合理;預算執行過程中,‘三公’每個環節都應該有監督;事后有問責機制,這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我們期待的效果。”劉劍文說。
細賬 地震預測經費不足公車消費1/13
中國地震局19日在中央單位中首個以決算書形式公開2011年度部門決算,其“三公經費”、行政經費情況同時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地震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為5770.37萬元,全年支出5607.43萬元。
在中國地震局“三公經費”中,因公出國(境)支出決算639.74萬元,占11.41%;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3562.93萬元,占63.54%;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1404.76萬元,占25.05%。
據報道,去年年底,中國地震局公布了一年經費細則:地震預報預測270萬元,震情跟蹤1700萬元,地震信息傳輸及管理5012萬元,住房公積金7166萬元,購房補貼8678萬元,行政運行1.8億元,機構運行2.1億元。
微評
@fen1234:南水北調辦人均每次出國花費5.63萬元。真是花人民的錢不心疼啊。歐洲10日游報價也就2萬左右,美國10日游也就2萬左右,日本6日游才萬把塊,巴厘島5日游只要五六千。不知道這些人出國考察人均5.63萬都花在了哪些項目上?
@杜小寶的撥片斷了:(人社部去年三公支出1908萬,過半系出國費用)每年省點兒三公消費,我們都能提前到45歲退休。
@我家狗狗叫小胖:不能這樣粗略地計算費用,應該明細到個人,都是哪個人花掉的,不能再浪費了。
@70年代1974:三公支出費用,該由誰出比較客觀?自己告訴大家自己花了多少錢,相信與否是智商問題。我們的很多部門時刻在考驗我們的智商。就三公支出而言,能否由第三方機構核定后公布呢?
@彡日:海關總署三公支出超5億,我算了算,我1天花100元,能花13698年;1天花1000元,能花1369.8年;1天花10000元,能花136.98年。海關總署真是個好部門,1年就有一輩子的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