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茅于軾日前在成都親自導演了一幕“生活中的經濟學”——拍賣下午茶。最終6位從國內各地趕赴成都的競拍者以25.9萬元的價格,獲得與茅于軾夫婦面對面“品茶論道”的機會。這是國內首次競拍與經濟學家喝茶的機會。
對于這個“首次”,84歲高齡的茅于軾解釋說,目的是通過拍賣籌集資金,此次下午茶拍賣所得的善款,將全部用于學術研究。
中國經濟學家拍賣下午茶與股神巴菲特拍賣共進午餐類似。自2000年以來,股神巴菲特通過拍賣午餐費的形式,為舊金山慈善機構葛萊德基金會籌集善款。如果將“下午茶”與“午餐”作一比較,會發(fā)現不少有趣的東西。二者的共同點是:由于兩人的拍賣都不是自利行為,而具有公共性目的,因此,這種拍賣行為盡管目的性很強,但容易為人理解和接受。二者的不同之處是,“巴菲特午餐”盡管飯菜價格不到100美元,但吃飯機會卻被炒到了300多萬美元,與巴菲特共進一頓午餐,不僅是慈善機會,也成了身價抬升的機會。最近幾年,中國競拍者對“巴菲特午餐”表現積極,客觀講,并非全是沖著慈善去的。從這一點說,初試牛刀的茅于軾下午茶,更純粹一些。
經濟學家也好,股神也罷,能不能拍賣吃飯喝茶的機會?理論上講,只要符合市場自愿交換的原則,就沒有什么障礙。拍賣機會本身的存在,其實驗證了經濟學既有價值,也可以有價格。這是對市場法則最直接的演示。
作為顯學,經濟學在轉型期的中國占有極其顯眼的地位,中國經濟學家這一群體的社會矚目度也一直較高。正因為如此,經濟學家在中國是一種公眾人物式的存在。不同的學術觀點,不同的市場判斷往往引發(fā)社會爭議,茅于軾作為重要經濟學家也不例外。更有一些經濟學家,因為具有公司身份而遭受學術公正性的質疑。這些現象的存在,實際上對中國經濟學家的所作所為,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這個角度說,經濟學家的拍賣沒有障礙,但需要有一些禁忌。經濟學家通過拍賣,可以更近距離地向受眾宣傳普及其經濟理念,但不能利用拍賣機會尋求不當得利。比如,巴菲特在拍賣午餐中絕不推薦股票。此外,無論拍賣多么獨特,本質上屬于一種交易行為,需要遵守有關交易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