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銀川7月16日電(記者任瑋)寧夏沿黃經濟區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全國主體功能區18個國家級重點開發區之一。近年來,寧夏在沿黃經濟區建設中不斷探索如何發揮好稅收聚集財政收入、調節經濟運行等作用,然而沿黃經濟區發展受到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等多重因素制約,需要在沿黃經濟區建設中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城鄉統籌、保障民生等實施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助推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沿黃經濟區發展為稅收工作提供廣闊空間
在寧夏,沿黃經濟區集中了全區80%的城鎮、90%的經濟總量和近95%的財政收入。統計數據顯示,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寧夏經濟總量從2000年的265.6億元增至2011年的2060億元,12年間增長7.7倍;其中沿黃經濟區地區經濟總量從2000年的225.7億元增至2011年的1854億元,增長8.3倍。
近年來,寧夏借助國家建設能源化工“金三角”的契機,著力打造黃河金岸和沿黃城市群,2010年建成402公里標準化堤防工程和508公里濱河大道,將沿黃河10個城市連為一體。以銀川為中心的沿黃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和人口聚集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增強,成為能源化工“金三角”及周邊理想的生產和生活服務基地。預計到2020年,寧夏沿黃城市帶人口將達到500萬,城鎮人口達到400萬,城市化率達到75%以上,GDP將超過3000億元。沿黃經濟區成為寧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引擎,成為寧夏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根本出路。
沿黃經濟區巨大的發展潛力,將為稅收工作發揮職能提供廣闊空間,也要求稅務部門圍繞國家、自治區的重大決策,充分發揮稅收工作職能,在促進沿黃經濟區發展、帶動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沿黃經濟區發展仍受經濟稅收多重問題制約
據了解,目前,在沿黃經濟區建設中,存在經濟持續增長壓力較大,地方財源穩定增長、稅收增收不確定性較強等問題,總體來看,制約沿黃經濟區發展的經濟稅收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整體經濟持續增長壓力增大,影響稅收收入穩定增長。2011年寧夏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60億元,增長12%,快于全國同期水平2.8個百分點。今年全國經濟增長預期為7.5%,寧夏經濟增長目標為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由于寧夏經濟具有明顯的投資拉動和資源開發特征,在全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趨緊、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強制約固定資產投資的背景下,寧夏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有較大壓力,對稅收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也帶來較大影響。
產業結構調整尚未完成,地方財力穩定增長基礎不牢。產業結構不合理是目前寧夏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沿黃經濟區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2011年寧夏三次產業實現增加值分別為工業830億元、服務業800億元、農業359億元,分別增長17%、8%和6%,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嚴重依賴第二產業。記者從自治區地稅局了解到,按照國家財政體制,大體上第二產業實現的增值稅等稅收大頭劃歸中央,地方分成僅占30%左右;第三產業實現的營業稅等主要屬于地方收入。寧夏第三產業實現的稅收占地方收入的62%,但第三產業實現的增加值僅占產業增加值的38.8%,不利于穩定和擴大地方財源。
節能降耗任務艱巨,增加了地方稅收增長的不確定性。按照“十二五”節能降耗總體目標,2011年寧夏萬元GDP能耗需下降3.2%。但實際情況非常嚴峻:201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耗同比增長20.8%,高于同期工業增速4.8個百分點,被國家列為全國8個節能降耗紅色警示省區之一。目前,寧夏經濟結構仍不平衡,高耗能行業和落后產能在工業經濟中占比較大,節能降耗、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將異常艱巨,這也給地方稅收增長帶來不確定因素。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對改善民生提出更多財力需求。2011年,寧夏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分別完成1640億元、477億元和2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8.2%和17%,固定資產投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增速回落近5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仍然倚重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4%,但CPI上漲7.2%,高于全國平均漲幅1.8個百分點,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實際消費能力。由于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較大、社會保障水平總體不高、消費環境亟待改善、內需自主增長動力不強等因素影響,要確保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需要自治區在改善民生方面投入更多財力,這對地方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提出更高要求。
--稅收政策需確保四個“有利于”
自治區地稅局局長馬建民說,針對目前沿黃經濟區發展中存在的經濟稅收問題,必須要實施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
一是實施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稅收政策。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沿黃經濟區既要加快發展步伐,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又要完成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更新。根據寧夏經濟結構的實際,需要積極爭取國家將生物制藥、新能源、煤化工等納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的范圍,將少數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如穆斯林用品和清真食品、枸杞產業、葡萄產業等納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增強寧夏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后勁。
二是實施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的稅收政策。沿黃經濟區周邊500公里區域是革命老區和國家重點貧困地區,需要通過建設精品城市帶拉動沿黃經濟區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充分發揮稅收在支持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對寧夏生態環境治理及配套的水利、電力、道路建設工程以及生態移民工程、紅色旅游等給予營業稅減免。并繼續完善有關“三農”問題的稅收政策,如對自治區確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比西部大開發普惠政策更加優惠的所得稅優惠稅率。
三是實施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稅收政策。進一步完善現有就業和再就業稅收政策,延長下崗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并將大中專畢業生、南部山區生態搬遷移民、復轉軍人等也納入優惠范圍,擴大稅收優惠的覆蓋面。
四是實施有利于向西開放的稅收政策。馬建民說,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要充分發揮寧夏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支持穆斯林用品、清真食品等寧夏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并研究完善鼓勵寧夏回族文化產業、特色旅游產業做強做大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打造面向穆斯林世界和阿拉伯國家的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