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所謂城市化式的發展,給城市、給農村都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李義平指出,被一些人所津津樂道的城市化的發展模式,實際上是一個誤區。
被誤解的“經濟發展”
“真正的經濟發展是有產業支持的經濟發展。是通過實體經濟不斷地上升到新的層次的高質量的發展,是靠一波接一波的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李義平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誤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經濟發展。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指出,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創新引領了經濟發展。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庫茲涅茨在《長期運動》中的考察,一部經濟發展的歷史就是創新造就了新的產業,并由此引領了經濟發展。他說,“在許多工業中,在某個時期,基本技術條件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當這種根本性的變化發生時,一個時代就開始了。這個時期就是機器加工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手工勞動的時期。在采掘業,這個時期或都是發現了一種商品的來源和用途(如石油)的時期,或者是找到了迄今為止尚未利用的商品的新的和廣泛的應用。
“作為這時期的具體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如18世紀80年代的棉紡織業和生鐵生產,19世紀30年代的無煙煤生產和19世紀40年代的煙煤生產,19世紀20年代的煉鐵(比利時),19世紀60年代的石油和70年代的鉛(美國)。”李義平說,在所有這些事例中,大家觀察到一個革命性發明和發現被用于工業的過程,于是,這個過程就成為主要的生產方法。
“庫茲涅茨通過對經濟發展史的回顧,雄辯地證明了是一個重大的創新造就了一批產業,造就了一批企業,推動了一波接一波的經濟發展。”李義平指出,當代經濟的發展也是如此,美國上一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經濟發展,也是靠創新得來的,網絡和IT產業引領的。德國、新加坡、以色列、韓國經濟的發展都是來自實體經濟扎扎實實地創新,而不是什么城市化。
“客觀規律是經濟發展了才蓋房子,而不是靠單純的蓋房子發展經濟。”李義平告訴記者,這個世界上迄今也沒有提供單純通過蓋房子的城市化推動經濟發展的案例,相反,蓋房子式的城市化,在提高房價造成房地產行業的不菲利潤的同時,也抑制了創新,抑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才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麻煩。”
片面城市化的后果嚴重
“片面的城市化的一個消極后果是嚴重地沖擊了農業,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李義平指出,靠行政力量推動的城市化首先是加劇了城市與農村的不平等,一旦城市化成為一個時髦的口號,就受到了地方政府百般推崇和矢志不渝的推動以及對農村的空前輕視。不要說對農村的投資在減少,就是連本來可以留在農村的資源,例如土地、勞動力、資本也離開了農村。
一方面是城市的擴張。有的地方政府在建設所謂的國際大都市的口號下,攤大餅式的擴張。另一方面是伴隨著圈地和擴張的是鄉村的消失和鄉村的“自卑”。一方面是城鄉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公共資源不能共享,重點高校農村背景的學生越來越少。把各種機會都集中于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結果是產生了空前的失衡。
“其次,片面城市化的結果使農業成了經濟發展的短板。”李義平認為,從長期看,作為CPI核心構成的農產品價格的上升是一種趨勢,根本的原因在于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在所謂的城市化以及工業化(沒有創新的、低層次的工業化)的口號的推動下,上了很多城市化的項目,上了很多拆拆建建的項目,甚至包括伴隨著招商引資而來的污染嚴重的項目。但卻很少有農業的項目。在勞動力價格信號的趨勢下,青壯年農民基本上都進城打工了,這樣雖然解決了農民個人增收問題,但不僅沒有解決農業的問題,相反促使農業問題更嚴峻了,不少農村是一幅“老年農耕圖”。
“威廉·配第曾經說過,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在農業技術條件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財富之父、之母都流失了,農村品供給減少,價格上漲是其必然結果。”李義平說,最后一點,我們的城市化是靠行政力量推動的,不是靠市場力量推動的,這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
“我們應當回到正確的經濟發展軌道上。”李義平指出,正確的經濟發展應當是用創新引領實體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尋找探求新的產業興奮點,使實體經濟有其真正的世界品牌。“真正的重視農業,農業完全可以成為亮麗的經濟增長點。”